眼下,正值核桃采收時節。走進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羅武莊鄉的山間地頭,只見村民們忙著采收、剝皮、烘烤,一派豐收景象。就在幾年前,這些沉甸甸的核桃卻被當地人稱作“鐵疙瘩”——雖然產量不低,但賣不上價,果子爛在地里的情況時有發生,農戶辛苦一年卻難換來好收益。
如何讓“鐵疙瘩”變成增收的“金果子”?羅武莊鄉把目光投向全產業鏈,探索通過科技強鏈、組織暢鏈、加工延鏈的“三鏈融合”,推動1.53萬畝掛果核桃煥發新活力,讓傳統產業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綠色引擎”。
在科技強鏈方面,羅武莊鄉堅持把“技術上山”作為關鍵突破口。針對“重栽輕管”的老問題,鄉里邀請縣級專家駐村指導,圍繞采收、加工、水肥管理等關鍵環節累計開展218場“理論 實操”培訓,覆蓋2078戶種植戶。小型剝皮機的推廣替代了六成人工勞作。223臺升級后的生物質烤房實現精準控溫,使一級果產出率躍升至97%。同時,全鄉發放《核桃標準化生產手冊》2000余份,嚴格執行“青皮黃化率≥75%”采收標準,從源頭上筑牢了品質根基。
在組織暢鏈方面,羅武莊鄉探索“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聯合體模式。以嘉誠種養殖合作社為龍頭,在臧當、羊成莊等核心產區設立9個統一收購站點,形成“統一采收—集中加工—品牌銷售”的一體化經營體系。專業采收隊按照“五五分成”模式為農戶提供訂單服務,幫助168戶弱勞力家庭實現“坐地增收”。同時,推行土地托管模式,提供全周期管護服務,帶動30余名群眾就近務工,高峰時務工人數達百人,人均增收可達1200元。片區初加工站點日處理青皮核桃超過50噸,有效破解了“小散弱”的困境。
在加工延鏈方面,該鄉重點發展核桃初加工,鼓勵收購大戶建立加工線,開發核桃仁、初榨核桃油等產品,預計每年可收購核桃1000噸,增加產值500萬元。在1800至2500米的高海拔核心產區,阿腦村建成960畝優質核桃基地,并創新推行“核桃 中藥材”林下復合經營,畝均效益提升40%。同時,建立嚴格的分級篩選標準,實現優果優價。通過電商平臺拓展銷路,羅武莊鄉依托本地網紅帶貨,線上銷售額已突破200萬元。
2025年,全鄉青皮核桃預計總產量3100噸。如今,小核桃已經“滾”出了大產業,綠色資源轉化為金色財富。羅武莊鄉的探索實踐不僅讓老樹結出新果,更為滇中山鄉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樣本。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