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核桃成熟的季節,在雅安市漢源縣片馬彝族鄉萬坪村的核桃林里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當地農戶通過“核桃 黃精”等套種模式,讓山林地產生雙重效益,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新路子。
9畝核桃穩收3萬元
林下黃精再添底氣
秋意漸濃,在秦德忠的地里,傳來陣陣竹竿聲響。一家人分工協作,撿拾、裝袋,忙得不亦樂乎。
“我家的9畝核桃,去殼后能收萬余斤,光這一項就能賣3萬多塊!” 秦德忠一邊分揀核桃,一邊算起收入賬。
然而,讓他更高興的是,除了核桃的固定收入,他還在核桃林下套種了中藥材黃精,去年試賣200斤就收入1000元,今年索性擴大了種植規模。
對秦德忠來說,“核桃 黃精”的模式是實打實的“雙保險”:核桃樹長成后是長期收益,而黃精生長周期短,能快速填補短期收入空白,一塊地兩份收成,心里踏實多了。
2700畝核桃林里
藏著 “一地多收” 的密碼
萬坪村核桃種植面積達2700多畝,平均每畝能為農戶帶來3000元左右收入。但長期以來,單一的種植模式制約了村民收入的進一步提升。
于是,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引導下,村里開始探索“1 n”的發展模式——以核桃樹為核心,充分利用林下遮陰、濕潤的小環境,套種黃精、魔芋、辣椒、大豆等經濟作物。
“黃精喜陰耐濕,核桃樹正好能給它遮陰,”萬坪村黨支部書記丁貴彬介紹,“經過試驗,不僅兩者互不影響,反而相輔相成,更讓人驚喜的是——黃精的市場價格良好,每畝每年能再增收四五千元。”
搞技術、擴規模
讓山林效益再升級
如今,“核桃 黃精”的套種模式已在片馬鄉逐步推廣,成為村民增收的新路徑。
對于未來,鄉黨委、村“兩委”有著清晰的規劃:一方面要請上級部門來指導核桃管護技術,把核桃品質提上去;另一方面要繼續擴大林下黃精種植,推標準化種植,讓大家的收入再上一個臺階。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