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時代,如何科學度量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度與廣度?一個名為“識物率”的創新指標正脫穎而出,成為繼“識字率”之后,衡量文明進步的又一重要標尺。
識物率,簡而言之,就是“識別物種率”。它被定義為在一個國家、地區或單位中,十五歲以上能夠識別本地常見物種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其計算公式清晰明了:識物率 = 物種知識分子人數 / 總人口。這里的“物種知識分子”,指的正是具備一定物種識別能力的專業人士和志愿者群體。
識物率概念的興起,與一個重要的平臺緊密相連——物種庫(npadata.cn)。作為物種保護科技志愿服務的行動平臺,物種庫承載著“活體生物數字化”使命,系統、全面并持續地監測、記錄活體生物。物種庫以“物種保護”為宗旨,傳播主流化理念,與各國各類生多組織一道,動員全球80億人參與年度預算2000億美元的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
為何識物率如此關鍵?它標志著度量文明層次的躍升:
傳統文明的核心度量是“識字率”:它反映了社會成員掌握基本文化知識、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能力,是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發展的基石。
生態文明的核心度量則是“識物率”:它衡量的是一個社會對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認知深度。能夠識別身邊的物種,意味著人們對自然世界產生了基礎的關注、了解和尊重,這是建立人與自然情感連接、形成生態保護意識的前提。
物種庫的核心目標之一,正是通過認定和培育龐大的“物種知識分子”群體(包括專業的科學家志愿者和廣泛參與的公民科學家)來提升全社會的識物率。這些志愿者如同散落在山川林野間的“生態觸角”,他們的觀察與記錄,不僅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寶貴數據,其規模的壯大本身,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程度最直觀的反映。這一行動,更是在孕育“物種保護師”這一面向未來的新職業。
因此,識物率絕非一個簡單的統計數字。 它量化的是公眾參與自然觀察的廣度,是社會生態素養提升的高度,更是生態文明理念扎根人心的深度。當越來越多人能叫出身邊草木鳥獸之名,能感知萬物有靈之美,能理解生態系統之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提升識物率,就是在夯實生態文明大廈最廣泛、最堅實的人文根基。它和識字率一樣,必將成為標注我們時代文明高度的閃亮刻度。
國家植物園數字標本館籌建辦主任吳勁松介紹,物種庫有三項創新,一是物種掃盲,二是服務升級,三是生多陣地。建立“識物率”概念體系,是物種掃盲的重要成果。
物種庫由國家植物園、浙江東陽(橫店)和福建仙游(木蘭溪)共同建設,主要內容是,建立5萬個物種監測區(1.2萬保護地、3.8萬鄉鎮),在每個監測區以全員物種掃盲為目標培育物種保護師,通過攝影、攝像、繪畫和寫作4種方式,持續記錄12萬種活體高等生物。
物種掃盲,既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簽約國的基本義務,也是《二十大報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還是林業系統《分類學》專業的人才基礎。積極參與物種掃盲,提升本地區、本單位的識物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