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廢棄礦山 今朝生態“金山”
福建漳平市永福后盂石料場修復記
(呂洪榮)
一張圖片中,山體裸露、礦渣隨意堆棄占據了整個畫面;而另一張圖片中,植被茂盛、滿眼皆綠??赡阆嘈艈??拍攝于同一地點的這兩張圖片,從昔日的廢棄礦山變為如今的“生態金山”,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是記者日前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后盂石料場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現場看到的景象。
從一個荒山禿嶺,變成如今“草木蔓發,春山可望”的美景圖畫,這個廢棄礦山經歷了什么?在現場,施工經理李宇飛向記者介紹了廢棄礦山是如何實現華麗變身的歷程。
“過去這里曾是花崗巖開采礦區,山體被挖得千瘡百孔。2022年政府開始對礦山進行修復整治,沒想到不到一年時間就修復完成了。”家住永福后盂石料場附近的村民對記者說道。
據當地干部介紹,漳平市永福后盂石料場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未經過系統規劃和設計的情況下就進行開采。經過幾十年的無序運作,導致大面積地形地貌植被受到破壞,巖體裸露,植被無法自然復綠,廢石廢渣隨意堆砌,加上部分邊坡坡度陡峭,極易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2008年初,永福鎮政府關停了該礦山,但遺留的廢棄礦山如何實施綜合治理成了難題。
為了讓歷史遺留的廢棄礦山得到綜合整治,漳平市自然資源局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擔當,在摸清底數、組織勘察、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的過程中,積極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資金支持,全力推進轄區內廢棄礦山生態保護與修復。
經過努力,包括永福后盂石料場在內的漳平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被列入福建省九龍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精品示范工程。該工程通過對漳平市轄區內21處廢棄礦山采取地質環境治理、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等措施進行系統治理與修復,使項目區及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土地資源價值得到提高,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態功能穩定性得到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改善,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得到增強。整個項目計劃投資9249萬元,修復面積126.27 公頃。
作為漳平市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示范點的永福后盂石料場生態修復項目,自啟動以來,龍巖市自然資源局本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修復的原則,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方式,組織專業技術力量對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進行審核把關,尤其在生態修復和消除地質環境隱患過程中,注重把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復墾、人居環境提升等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施地質安全隱患消除、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配套工程和植被養護六大項工程,對修復區內存在的生態問題實施綜合治理。
2022年3月,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招投標程序,在取得永福后盂石料場生態修復項目后,迅速組織施工隊伍,采取邊坡治理、農田復墾和配套工程建設等三方面實施綜合整治。
施工隊伍克服了去年5、6月份持續降雨導致土方工程無法實施等不利影響,搶工期,趕進度,根據巖體裸露區和排土堆渣場地,采取削坡分臺階處理,實施土體坡面三維快速植生墊噴播復綠,巖體坡面加強型TBS噴播復綠,平臺及緩坡面種植復綠,平臺種植紅葉石楠、木荷、胡枝子、楓香、油桐、銀合歡、山毛豆、爬山虎、常春藤等喬灌草進行綠化;同時建設生態水池,工具房,田間道路、噴灌工程等配套工程,最大限度地恢復受損山體原有地貌,提高植被覆蓋率,修復損毀土地,恢復地下水環境平衡,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截至目前,該項目累計投資2800多萬元,動用挖掘機7臺,破碎錘2臺,后八輪自卸車10臺,噴播機2臺。完成土方開挖98000m3,土方回填84000m3,完成加強型TBS噴播12000m2,三維快速植生墊噴播2120m2,完成工具房修砌,完成排水溝3200m,耕地復墾平整工作正在進行,部分保水層客土已進場。整個項目治理面積8.86公頃,復墾耕地2.26公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永福后盂石料場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實施后,一棵棵綠油油的爬山虎、常春藤嫩葉長勢喜人,成排的苗木隨風搖曳。當地老百姓情不自禁地說:“礦山生態修復的實施,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實際的好處,現在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這個項目真好。”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