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下午,遼寧省丹頂鶴種源繁育基地,被雨水浸潤了大半天的天地間藍得清透,綠得滴翠。微風拂動,陽光下的蘆葦蕩“碧波”蕩漾。
“走啊,遛彎兒去啦……”隨著鶴籠大門“吱呀”一聲打開,在“鶴爸”趙仕偉的招呼下,一群50—60日齡的小鶴邁著歡快的小碎步,傾巢而出。
“今年人工繁育丹頂鶴存活個體達89只,繁殖數量和成活率均創歷史新高……”看著眼前這群撒著歡兒的小可愛,市林濕局鶴類繁育保護站站長于長斌滿臉慈愛。
愛心救助,點燃鶴鄉“星火”
盤錦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沼澤濕地,是丹頂鶴遷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地。盤錦丹頂鶴保護的故事,要溯源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被成功救助的4只丹頂鶴——丹丹、圓圓、歡歡、樂樂,成了盤錦丹頂鶴種群的最初火種。
為了壯大種群,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了丹頂鶴的人工繁育工作。保護區陸續救助了很多因受傷、患病或遷徙時遭遇惡劣天氣迷途等原因造成的傷病鶴,其中因依賴人類無法放歸自然的,就成了后來盤錦丹頂鶴種群繁衍的重要力量。
2012年,已經有“鶴鄉”美譽的盤錦建立遼寧省丹頂鶴種源繁育基地,占地近7000畝,現有雛鶴舍8座、孵化育雛室6間。采用自然孵化與人工孵化相結合的方式,2016年至今已成功繁育成活531只。2021年以來,已經有255只丹頂鶴被成功放歸自然。
雙軌孵化,破解繁育難題
今年3月,繁殖季如期而至,保護站內的30對種鶴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通過異巢并卵等人工干預,通常一對一年只產兩枚卵的種鶴們共產卵156枚。其中的108枚,在保護站內開啟了人工孵化模式。
從溫度到時間,人工孵化的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對生命的尊重與呵護。每一枚孵化卵,都感受過“鶴爸”“鶴媽”們無數次愛的撫摸。
每隔2小時,要進行一次翻卵操作,值班人員鬧鐘設定提前3分鐘,防止胚胎黏殼。
孵化到18—20天,工作人員要把卵放到玻璃平面上,觀察生命的輕微晃動,還會把卵貼到人體對溫度最敏感的眼皮上,感受里面胚胎幾不可察的溫度,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孵化策略。
在成熟技術體系的支撐下,74只幼雛成功破殼,其中70只健康存活。
除掉破損和部分未受精卵,同步推進的自然孵化工作,是將36枚鶴卵放心地交由親鳥,工作人員只采取遠程監控、減少人為干擾、保障安全的“隱形守護”策略。最終,27只雛鶴成功破殼,19只順利成活。
育雛日夜,譜寫生命禮贊
幼鶴的成長,更是一場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旅程。
4月中旬左右出的第一批雛,由于氣溫低,需人工保溫飼養15天。白天,若天氣晴朗,小鶴們可以到室外活動,感受大自然的陽光與微風;夜間,則回到室內,在電褥子、空調等設備營造的溫暖環境中安睡。
小日齡幼鶴有互相爭斗的習性,需要一鶴一筐。40—45日齡不再打架了,幼鶴們會轉到小場地,自由進食。60日齡左右,2—3個小群(每群20多只)會合成大群,為野化訓練做準備。
20日齡前的幼鶴,每日需進食5頓,體弱需要特殊照顧的,往往要增加到8頓,此后隨著日齡增加不斷減少,3月齡以上的幼鶴1天投喂3頓。幼鶴的動物性食物包括盤錦本地溝塘河流里的小魚小蝦,植物性食物則包括水稻、玉米等禾本科籽實,在它們籠舍的水中,工作人員還會加入切碎的蒲公英、苣荬菜等本地野外常見野菜,方便它們將來野化后自主覓食。
為了保證幼鶴的健康成長,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也必不可少,在特殊天氣,還會輔助喂一些藥物,預防疾病。
每天定時放牧也是幼鶴的必修課,別看只是溜溜達達,大量的自由活動和多曬太陽,可是協調幼鶴骨骼生長和鈣磷比例、避免人工繁育涉禽常見腿病的最佳方法。
野化訓練,叩響藍天之門
幼鶴從孵化到長成,讓人操碎了心。但丹頂鶴繁育的終極目標,是放逐這些美麗的生靈重返自然,重建野外種群。
飛翔、覓食和防御能力,是丹頂鶴回歸自然的必備技能。這個野化訓練的過程,長期而艱巨。
90日齡,幼鶴褪去最后的絨羽,羽翼已豐的它們終于可以展翅飛翔。
逼著它們翅膀變硬,是期待它們飛得更遠。
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3點,在馴飛場地,都能看到工作人員一路小跑著,把幼鶴們“趕”上天的身影。
能自由進食就營造野外場景,長大后逐步減少投喂,引導它們在野馴時自主覓食。
工作人員還狠下心模擬各種威脅,訓練幼鶴對危險的識別與逃跑反應,提升它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野化訓練的結束沒有固定的時間節點,工作人員通過不斷擴大丹頂鶴的活動范圍、減少人工干預,讓它們逐漸擺脫對人類的依賴,最終實現自然離群。
“它們只有真正回歸自然,才算真正畢業?!北蛔u為“鶴爸”的趙仕偉和丹頂鶴打了三十多年交道,每一只在保護站孵化出的丹頂鶴都傾注了他的心血。每當看著自己親手養育的孩子們飛向藍天,心中有不舍,但更多的卻是欣慰。
鶴舞長空,守護永不落幕
從最初救助幾只鶴,到如今構建起完善的保護體系,盤錦丹頂鶴保護的故事,實現了從“保種”到“重建野外種群”的跨越。
在今年存活的89只丹頂鶴幼鳥身上,工作人員均已幫它們佩戴了環志及印有“LHK”(遼河口)標識的紅色3D打印腳環,部分個體還佩戴了鳥類跟蹤器。這些小小的標記,是它們回歸自然的身份標識,也是人類對它們持續關注與保護的見證。
“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丹頂鶴的生態習性,不斷優化繁育和野化技術,持續深化種群譜系管理,強化丹頂鶴野化訓練,推動其全生命周期保護工作?!庇陂L斌說,市林濕局將持續加強與沈陽農大等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理念和技術,為丹頂鶴保護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加大對濕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為丹頂鶴提供更加優質的棲息地。
鶴鳴悅耳,鶴舞翩躚。丹頂鶴翱翔于天際的綽約仙姿,是大自然中最美麗的風景 。守護丹頂鶴,這個人與自然的美好故事,在盤錦,會永遠延續。
遼河口國家公園保護與管理
責編:范鐵寶
編輯:劉紅
校審:王蕾
來源:盤錦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