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orestry.gov.cn/lyj/1/lcdt/20250929/643962.html
來源:人民日報
筑牢法治基石,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才能守護好綠水青山,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提供有力保障
近期,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對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生態保護編草案、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進行審議。作為我國第二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生態環境法典的立法進程一直備受關注。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共分五編,整體于今年4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后,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這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為守護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多年來,我國制定了以環境保護法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生態環境法律制度更加健全,生態環境治理的法治基石更加堅實,美麗中國建設的法治保障進一步強化。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復雜,生態環境差異大,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中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因此,生態環境法典不是簡單的“合訂本”,而應采取適度法典化的模式。比如,可以將污染防治等領域中相對成熟、規則清晰、經驗充分的制度條款納入法典。將現行有關流域、區域、自然資源、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規范,擇其要旨要則納入或體現到生態環境法典之中。對于尚未制定專門法律的應對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則在法典中作出原則性、引領性規定。既保證法典的邏輯自洽,又保留單行法調適復雜地域生態差異的空間,為后續法律完善和地方制度創新留有空間。
不斷推進生態文明法治建設,除了高質量立法,也離不開執法、司法、普法等環節協同發力。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關連續部署開展“昆侖”“平安原野”等專項行動、專項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危害鳥類等野生動物犯罪活動;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7.4萬件,有力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人民法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2024年依法公正審結各類環境資源一審案件21.9萬件;各地利用體育賽事、社區活動、校園授課等形式,開展生態環境領域普法活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筑牢法治基石,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才能守護好綠水青山,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提供有力保障。(徐梟雄)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