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h實行“雙聯共營” 實現“三增目標”
作為全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試點縣,江西省安??h及時把握機遇,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村組”“國有林場+農戶”雙聯共營模式,充分發揮國有林場人才、技術、管理優勢和示范帶動作用,大力推進集體林業步入規?;⒓s化、專業化經營軌道,走出一條生態增綠、產業增效、百姓增收的集體林權改革新路子,譜寫了“綠富共贏”新篇章。
健全“雙聯共營”林地流轉新模式,強化林權穩定。針對集體山林分到千家萬戶后,使林地分散呈碎片化、零星化,林農無心經營管理,造成資源閑置,且整合難、融資難、貸款難等問題,該縣支持國有林場采取“續、盤、穩”等舉措,維護林權穩定,保障林農收益。大力推進聯營續簽。通過出臺《安??h推進國有林場聯營山場合同續簽工作方案》,采取聯營分成、分山,或改聯為租一次性買斷聯營期間分成,以每年30-50元/畝的價格一次性付清或分年度支付林地使用權,提前兌現村組和林農收益,推進聯營合同提前續簽,目前已完成聯營山場續簽0.85萬畝,支付林農林地租金113.86萬元。積極盤活閑置資產。2021年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6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項目,3年來,國有林場累計投入3億元,通過森林贖買、場外造林等方式,將林農碎片化林權流轉贖買累計達14萬畝,惠及農戶4920戶,使國有林場立木蓄積量增長78萬立方米。切實強化金融賦能。通過組建國有全資“兩山”公司,設立縣林權收儲服務中心,推動江西國金擔保公司完成對縣農商行和九江銀行擔保授信準入,推行“國金擔保+銀行放款+‘兩山’兜底收儲”貸款模式,完成林權收儲擔保抵押貸款75萬元。并出臺《安??h綠色金融助推林業發展實施方案》《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累計發放公益林收益權質押貸款10筆共計8050萬元。
推行“多業并舉”森林經營新理念,做好示范引領。針對林業產品開發不足、產出效益低、優質資源難轉化問題,該縣鼓勵國有林場深化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利用森林資源生態功能創新發展林藥、林菌、林禽等10多種林下經濟模式,帶動村集體和林農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共建立森林藥材種植基地1.3萬余畝,林下經濟實現總產值5.15億元。明月山林場高標準建設林下仿野生種植多花黃精、草珊瑚示范基地1050畝和藥材加工廠1座;北華山林場完成陳山紅心杉大徑材林下套種2年生楠木620畝、草珊瑚80畝。通過實施“百場興百業、百場帶百村”、“欠發達國有林場鞏固提升項目”,安排林農勞務用工1000余人,其中脫貧戶100余戶,人均勞務增收5000余元,大力提升了“林場+大戶+林農”結對幫扶成效。通過開展經營培訓、技術指導,幫助林農提高經營技術水平,帶動1000余戶林農發展林下經濟2.6萬余畝。其中,金田鄉建成面積超1200畝、約26萬株的全省最大紅豆杉種植基地,并在紅豆杉樹上仿野生附種鐵皮石斛,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認證,2024年收獲石斛鮮條1.2萬公斤,產值突破1000萬元,基地帶動132戶村民參與種植,戶均年增收5萬元。
同時,啟動實施了《安??h森林可持續經營50公里產業示范帶和森林景觀帶規劃方案》,以縣境國道、省道、旅游快速通道兩側宜林地資源為依托,以建設油茶、大徑材、針闊混交、彩化樹種和森林藥材等樣板示范點為目標,建設總面積30余萬畝,項目總投資5274.78萬元,通過建設與改造提升,重點打造紅豆杉、龍腦樟、高產油茶、森林藥材、彩色森林、花卉苗木、陳山紅心杉大徑材、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等示范點16個1.3萬畝,修建示范帶產業路3.5公里,輻射帶動500余戶林農參與產業示范帶和森林景觀帶建設,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建立“林場+集體+林農”利益聯結新機制,帶動三方共富。針對農民依靠林業資源轉化實現增收路徑有限的問題,該縣從林地流轉、產業分紅、基地務工3個方面與林農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利益聯結,有效拓寬了群眾增收途徑,讓林農的閑置林變成致富林。一靠林地流轉得“租金”。通過實施林權收儲政策,全縣村集體和農戶每年可獲得流轉費6000萬元。二靠采伐分成得“股金”。全縣國有林場與各鄉鎮、村組、林農通過林價分成、純利潤分成、林木分成、造林分山等多種聯營模式,累計聯營面積70.3萬畝,近3年累計向林農、村組支付聯營分成股金968萬元。三靠營林務工得“薪金”。6家國有林場通過聘請115名村民擔任護林員,每年支付管護費用138萬元。同時,每年造林、森林撫育為林農提供就業崗位3926個,人均勞務增收8000余元。
(安??h林業局 王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