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國家植物園園景。文香英/供圖
2022年5月30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廣東省廣州市設立華南國家植物園。2022年7月11日,華南國家植物園正式掛牌。兩年來,華南國家植物園共建各方深入學習貫徹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重要精神,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努力把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成為種質資源庫、科普實踐地、生態展示園,為推動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系作出積極貢獻。
華南國家植物園,這顆北回歸線上罕見的綠色明珠,承擔著我國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遷地保護重要職能。正式設立2年來,華南國家植物園在植物類群系統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續利用方面取得喜人成績。
科研引領守護生物多樣性塑造華南植物保育新標桿
華南國家植物園主任任海介紹,“我們目前承擔了大概10項國家重點任務,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樣性的保護、生態修復、特色經濟植物開發利用這三個領域”。在植物保護方面,2022年以來引種植物7596號,新增引種物種2449種,目前共遷地保育活植物42057號、分類群18856個,其中保育珍稀瀕危植物1027種;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參與組建的植物多樣性與特色經濟作物重點實驗室啟動建設,華南植物遷地保護與利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在科研成果方面,2022~2023年發表SCI收錄論文1000余篇,2022年以來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河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1項。
華南國家植物園率先建立了利用生物技術、生境恢復技術和種間正關系促進技術集成方法,進行了珍稀瀕危植物回歸研究與示范,成功實現了報春苣苔、彩云兜蘭、杜鵑紅山茶、虎顏花、龍州金花茶、豬血木、廣東含笑、繡球茜等36種華南珍稀瀕危植物的野外回歸。
作為國內最早開展蘭花收集、保育與研發的科研機構之一,許多珍稀蘭花品種能夠得以繁育并呈現在公眾眼前,也離不開華南國家植物園科學家的努力。以野生兜蘭為例,這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植物類群之一,正是由該園曾宋君研究員牽頭的團隊攻克了兜蘭的遷地保護和繁殖栽培技術。
華南國家植物園在物種保育和新優品種培育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新進展,2023年正式發表植物新屬4個,新種28個,2022~2023年培育大灣區兜蘭、四季無憂等植物新品種97個。
在推進科研工作的同時,華南國家植物園也在努力推進熱帶亞熱帶植物知識與嶺南園林文化融合展示、彰顯中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魅力上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庫,華南國家植物園計劃在5年內基本完成建設,在國家戰略植物資源保育和可持續利用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華南國家植物園任海主任介紹:“我們想建一個華南種質資源庫,把我們的物種數提升到2萬多種,其中經濟植物達到6000多種,然后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特別是華南地區的爭取能夠實現全覆蓋?!贝伺e將為綠美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和發展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城園融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州樣板
國家植物園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也是城市的生態名片。地處南亞熱帶的廣州,“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稟賦造就了植物繁茂、四季蔥蘢的城市生態本底;綿延千年的歷史沉淀,孕育出廣州人愛花護綠的城市文化品格。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是總書記、黨中央交給廣州的光榮使命任務,也是廣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更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回應。
作為華南國家植物園的共建方,廣州市致力于讓科研成果、植物展示、生態科普走出植物園大門,走出一條“城園融合”之路,讓蔥蔥綠意融入市民生活,將愛綠護綠植綠的生態文明思想根植入民心,讓科研創新成果為綠美廣東和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和發展動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廣州樣板。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介紹,廣州市正在實施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統領的綠美廣州生態建設,國內首個“1+3+N”城園融合體系,全面構建從國家植物園到街頭社區,涵蓋植物保護、科研科普功能的植物園體系網。目前已完成了遷地保護示范區,第一批專類植物展示園、生態科普宣教點的選址,正在按國家植物園的標準推進建設遷地保護示范區5個、專類植物展示園15個、生態科普宣教點40個。
生態惠民全面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家園
在全力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中,廣州將植物建園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緊密結合生態服務需求,確立“樹蔥蘢、道千里、惠萬民”的愿景目標,制定《綠美廣州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統領,全面實施森林質量優化提升、城鄉一體綠美家園優化建設、保護地建設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培育、活力精品綠廊提升美化、古樹名木保護修復、現代惠民林業集聚發展、全民愛綠護綠植綠“八大工程”。2023年到2027年,計劃森林提質增綠100萬畝,建設森林步道1000公里,不斷滿足市民群眾對綠色空間的需求,以良好生態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林園軒)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