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由廣州市海珠區教育局、廣州市海珠區林業和濕地管理局主辦,海珠區教育學會科學教學研究分會承辦的“2025年海珠區中小學生鳥類和植物識別比賽暨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第七屆觀鳥比賽”正式啟動,全區中小學的81支隊伍共計400多名學生參加比賽。
比賽自發布以來,吸引了來自海珠區多所中小學的師生積極參與。本次比賽設有兩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以圖片形式辨認鳥類和植物種類,參賽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看圖辨認,考察學生對常見植物及鳥類的知識積累;第二個環節則為戶外辨認鳥類和植物種類,參賽學生到戶外辨認掛有號碼牌的植物名稱,考查學生對自然狀態下的植物辨識能力;借助望遠鏡等觀察工具通過眼看、耳聽記錄現場指定區域內發現的野生鳥類。
海珠區自然觀察活動十周年
2015年,海珠區教育局組織第一次鳥類和植物識別活動,至今已步入第十年,通過舉辦觀鳥比賽、植物識別比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中小學生的參與。本次賽事推動了海珠區中小學生的校外科學教育,提升青少年對自然生態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同時展示海珠濕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成果。
自然不再是書上的抽象概念和知識,而是變得鮮活生動起來。作為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的品牌活動,第七屆觀鳥比賽不僅是自然教育的窗口,更成為綠美建設的重要實踐載體,賽事以青少年自然教育為切入點,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將學生的感知力、洞察力和知識調動起來。沉浸在自然觀察活動中的大人和小孩全然投入,學生在接觸大自然過程中,形成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科學素養,以浸潤式的方式提升了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自然生態的認知和保護意識。
打造綠色經濟應用場景,激活城市生態共享力
海珠濕地位于我國東部和中部兩條候鳥遷徙路線的匯合地,東北亞兩條遷徙通道的停歇地,現已發現鳥類201種,是廣州市中心觀鳥地點的絕佳選擇。海珠濕地的植物資源也較為豐富,共記錄維管植物835種。近年來,海珠濕地相繼發布了“海珠斯螢葉甲”“海珠琺軸甲”和“海珠微瓢蟲”三個全球新物種,昆蟲記錄種從42種提升至903種。這不僅標志著海珠濕地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再次彰顯了廣州在生態修復和科研監測領域的卓越成效。
今年通過舉辦觀鳥比賽,海珠濕地逐步構建起“教育-保護-共享-發展”的閉環。這里不僅僅是一片自然保護區,更是一個集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綠色營商環境于一體的生態藝苑。通過自然教育中心、觀鳥平臺、自然教育徑等設施設備,將觀鳥賽事轉化為全民共享的自然課堂。廣大市民可通過“云端觀鳥”直播、AR植物識別小程序等數字化工具,進一步拉近了與自然的距離。
深耕青少年自然教育,培育未來生態守護者
海珠濕地于2015年創建全國知名科普品牌“海珠濕地自然學?!?,搭建由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的開放式自然教育平臺,凝聚社會力量共建濕地,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濕地自然教育。海珠濕地于2020年、2021年分別與海珠區十六所中小學校共建了海珠濕地實驗學校。實驗學校依托海珠濕地的資源,創新科學教育校本課程形式。
同時,海珠濕地還聯合海珠區教育發展研究院,組織科學骨干教師組建了研發團隊,2018年研發出“濕地基因”“濕地鳥趣”“濕地綠影”三個單元共18節課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科學教育課程和相應的讀本,含教師讀本和學生讀本。2021年開發出“天文觀察”“植物辨識”“蝴蝶識別”等海珠區小學科學青年教師成長聯盟教師自然觀察能力提升課程。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鈞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