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關于開展全面深化改革集中調研的通知》要求,中衛市林業和草原局于2024年8月上旬,采取書面調研、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形式,對山林權改革情況,特別是自治區、市明確的改革任務及市委部署的重點工作落實情況進行了調研。充分了解了山林權改革現狀,對問題進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對策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重大改革舉措及成效
從調研情況來看,2021年以來,各縣(區)林業和草原局積極履職盡責,發揮職能作用,嚴格按照區、市黨委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要求,全面落實山林權改革重點任務,山林權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和實質性成效。
二、改革任務推進情況
1.加快確權登記步伐。中衛市扎實開展林權地籍調查和數據整合,建成適用于林權類不動產登記的系統模塊,實現了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常態化辦理。截止目前,2024年全市新增確權8.69萬畝,累計確權90.88萬畝,全市集體林地確權登記率達到80.33%。其中:沙坡頭區10.86萬畝、90%,中寧縣14.11萬畝、90.56%,海原縣65.91萬畝、77.1%。
2.加快推進“以地養林”。穩步加快山林地流轉經營,指導各縣區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建立集體林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工作臺賬制度和統計制度的通知》等文件。按照自愿依法有償原則,引導農戶與經營主體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鼓勵重點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銀行、監管機構等建立林權收儲擔保機構,充分保障流轉雙方權益。督促各縣區將山林權交易納入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及專用電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林權交易,沙坡頭區率先完成平臺交易2筆,海原縣正在推進林地流轉交易3筆。全市山林資源融資抵押貸款2024年新增3筆,抵押貸款金額2300萬元,累計完成抵押貸款76筆1.73億元。
3.強化林地資源管理。2024年自治區林草局下達中衛市直國有林管護任務84.22萬畝(國家級公益林75.22萬畝,國有地方公益林9萬畝)。自治區林草局與中衛市、我局與市國有林業總場、涉林企業等層層簽訂管護目標責任書,按照目標、任務、資金和責任“四到縣”制度組織實施,將管護職責明確到責任人,84.22萬畝管護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同時,市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縣區及各部門組織人員多次開展打擊破壞森林資源專項活動,有效地遏制了亂開濫采開礦、亂挖野生藥材和非法偷捕野生動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活動,生態效果恢復顯著,生態功能持續向好。實施黃河“幾字彎”寧夏攻堅戰中衛片區戰役2024年國土綠化及重點工程,目前已完成國土綠化32.4萬畝,占總任務33.6萬畝的96.4%,其中:人工造林1.82萬畝,退化林修復20.81萬畝,工程固沙1.8萬畝,沙地植被更新3.65萬畝,未成林撫育4.32萬畝。
4.大力推進“以林養林”。為扶持壯大經濟林產業,支持資源稟賦突出的縣區培育林業產業,截至2023年底,全市經濟林面積達到61.1萬畝(沙坡頭區29.1萬畝、中寧縣25.4萬畝、海原縣6.6萬畝),其中枸杞22.8萬畝,蘋果18.7萬畝,紅棗15.8萬畝,其他經雜果3.8萬畝。經濟林總產量達到37.2萬噸,綜合產值超過158.3億元。編制完成《林下經濟發展規劃(2024-2035年)》初稿,正在征求相關單位意見。全市累計培育自治區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個,2024年謀劃創建自治區林下經濟示范基地2個。全市爭取林下經濟補貼346萬元(中寧縣78萬元,沙坡頭區190萬元、海原縣78萬元),培育林業經營主體793個(專業大戶442家,家庭林場132個,林業專業合作社111個,林業股份合作社1家,林業企業107個),發展林下種植、養殖、養蜂、林下產品采集加工利用、森林景觀面積9.36萬畝,林下養殖雞鴨等30.57萬只、養蜂6000余箱,年綜合產值達2.1億元。
5.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配合自治區完善林業碳匯計量模型, 測算并掌握中衛市林業碳儲量和碳匯潛力。配合自治區構建林業碳匯計量監測標準體系, 開展林業碳匯計量監測示范和應用。積極學習固原市開展林業碳匯試點工作和涇源縣閩寧碳匯林建設項目,嚴格落實自治區下達的國有林及非國有管護任務,督促、檢查國有林場和其他涉林單位管護區域落實情況,嚴格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加強天保工程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規范會計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6.探索建立山林資源政府回購機制。指導各縣(區)制定山林資源政府回購暫行辦法及山林資源政府回購基金管理辦法,沙坡頭區已設立回購基金1000萬元。市金融工作局聯動金融管監管部門,開展督導調研,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開展山林權融資,積極開展林權類抵押貸款,貸款余額達3007.9萬元,為山林權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持。擴大森林保險覆蓋面,豐富林業產業保險產品,提高林業產業綜合保險保障水平。培育引進銀陽、龍源等光伏企業11家,完成光伏治沙6.5萬畝,栽植苗木715萬株,一期項目區林草覆蓋率已達到40%。
三、存在問題
1.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力量薄弱。目前各鄉鎮林長辦大部分都掛靠在農業服務中心,負責山林權改革工作大都是非林業專業人員兼職,對集體林權改革制度專業認知不高,理解不夠,主動性較差,落實工作困難較大。
2.山林地流轉經營積極性不高。西北地區集體林地面積小且分散,植被脆弱,水源稀缺,主要集中荒山、沙漠邊緣等條件惡劣的地區,沒有交通道路,發展緩慢,難以形成規模;并且林業投資時間長,見效慢,收益低,加上政策宣傳不到位,導致許多農戶寧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從事林業生產,林下種植、養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受阻。
3.林產業配置建設用地政策不明確。林產業規模化發展,需要建設倉儲冷庫、養殖圈舍、林區道路、晾曬場、停車場、休閑娛樂場所、住宿餐飲場所等,但配置建設用地標準、規模、占比等政策不明,制約林產業規?;l展。
四、下步改革思路和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積極謀劃和推進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深化山林權改革等方面精準發力。
(一)強化林業技術服務專業化。優化一線林業草原技術人員結構和供給,引導技術人員向基層流動,配齊配強鄉鎮技術人員。加強林業實用技術人才培養,打造一批“土專家” “林秀才”。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推動國有林場與周邊村鎮結對幫扶,探索建立林草技術服務聯合體。
(二)激發山林地流轉經營積極性。開展宣傳周、宣傳月等活動,督促基層山林權改革工作人員采取積極有效的宣傳方式,堅持正面宣傳、提煉主題、深入挖掘,形成山林地流轉經營典型案例,讓農戶看到山林權改革的好處,嘗到甜頭,從思想、心態上扭轉消極思想,增強群眾參與山林權改革的主動性、積極性。
(三)探索“以林換林”新路徑。隨著山林權改革的不斷深入,經營主體發展林業經濟已初見規?;I化,林下養蜂、養雞、種植西瓜、藥材等、發展旅游、森林康養,都需要林區建設用地,在國家允許范圍內,不影響樹木生長、不造成環境破壞的前提下,在山林和“四荒”地開展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綠色環保經營活動,爭取在政策范圍內配套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引導企業植樹造林、植綠增綠。(中衛市林業和草原局陳有川供稿)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