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防火關鍵期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湖北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織密森林防滅火“安全網”
作為鄂西北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湖北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始終將森林防滅火工作作為守護生態安全的“生命線”。近期,保護區黨委持續深化“黨建 防火”融合機制,通過“高位部署強責任、精細巡查除隱患、全域宣教筑防線”三項硬核舉措,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 全力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屏障,確保保護區內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高位推動、三級聯動,壓實責任“鏈條”
保護區黨委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求,將森林防滅火納入年度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建立“保護區黨委—保理站—村兩委-生態護林員”四級責任體系,明確管理局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保理站、村兩委、生態護林員全員參與,將防火責任細化到山頭地塊、落實到人頭崗位,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護格局。
針對秋季干旱少雨、林區可燃物積累等防火關鍵期特點,保護區先后召開4次專題部署會,研判火險形勢、細化防控方案。創新建立“管理局—周邊鄉鎮—入區單位”聯防聯控機制,聯合竹溪縣林業局、周邊鄉鎮政府開展火險預警信息共享,動態發布高火險預警12次,推動防范措施直抵“防火一線”,確保責任鏈條無縫銜接。
精巡細查、動態清零,織密防護“天網”
“越是隱蔽的角落,越要仔細排查!”連日來,保護區黨員先鋒隊、生態護林員、科研監測人員組成的3支“防火巡查隊”,對核心區、緩沖區及周邊社區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巡查。重點加強對入區人員火源管控、林區施工單位安全檢查,嚴防野外吸煙、祭祀用火等風險,做到“隱患早發現、火險早處置”。
為推動防火工作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范”,保護區成立專項督導組,圍繞防火物資儲備、應急隊伍建設、值班值守等關鍵環節,開展3輪全覆蓋檢查。檢查中發現的“部分管護點消防水桶老化”“偏遠區域通訊信號弱”等5類問題,全部建立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目前已100%整改到位。通過“查改督”閉環管理,保護區現有滅火機等應急物資儲備充足,2支專業撲火隊、4支群眾應急隊24小時待命,應急響應能力顯著提升。
全域宣教、群防群治,奏響防火“強音”
“林區用火要不得,引發火災要擔責!”9月以來,保護區啟動森林防滅火“敲門行動”,通過“線上 線下”雙線宣傳,讓防火意識深入人心。線下,在入區主干道、周邊村組等重點區域張貼防火標語、宣傳海報200余張,組織黨員干部、護林員入戶宣傳200余人次,面對面講解《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及避險自救知識,覆蓋群眾2000余人次;線上,依托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入區卡口自動播報機及管理站“大喇叭”,高頻次推送防火科普、典型案例等警示信息30余條,轉發《野外違規用火法律后果》等政策解讀短視頻12條,總閱讀量超5萬次。
“以前覺得林區離得遠,現在才知道一根煙頭就可能燒了整片林子!”通過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周邊群眾紛紛點贊。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防火義務監督員”隊伍,形成“保護區主導、群眾參與、社會協同”的群防群治格局,切實讓森林防滅火意識“入戶、入腦、入心”。
下一步,湖北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持續繃緊防火安全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守護好這片“天然氧吧”和“物種基因庫”,為實現綠色崛起筑牢生態屏障。(王兆平)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