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房石鎮,山風掠過,林濤蕩漾,泥土混合藥材的清香在林蔭下彌漫,藥農們俯身采挖飽滿的黃連,昔日沉寂的山林,如今一派豐收景象。
青川的嬗變,是四川擘畫“林海生金”的縮影。近年來,四川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在綿延群山中念好“山字經”,于蓊郁森林里做活“林文章”,大力推廣“林藥”“林菌”“林禽”“林旅”等復合經營模式,同步提升山區林區“含綠量”“含金量”,譜寫惠及萬千農民、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樂章。
向林問效,立體經營盤活綠色寶庫
林木不爭空間,地下自有乾坤。四川坐擁3.81億畝林地,如何將“綠被子”變為“錢袋子”?郁郁蔥蔥的森林之下,蘊藏破題“密鑰”。
在攀枝花市鹽邊縣國勝鄉,油茶樹舒展新枝,林下魔芋悄然生長?!澳в蟛卦诼淙~下,像‘黑鉆石’哩!”當地農戶彎腰撥開土層,黝黑的魔芋果實顯露眼前。鹽邊縣魔芋種植面積現已達4.07萬畝,通過推廣“榿木林 魔芋”“木本油料 魔芋”等立體復合種植模式,帶動戶均增收超萬元。
近年來,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四川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與市場導向,深挖林地潛能,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瀘州市合江縣的丹霞石壁上,金釵石斛與多花黃精交錯攀生,套種項目區生物多樣性指數、土壤有機質含量“雙提升”,荒山荒石變身“立體藥田”。宜賓市興文縣推廣“竹林 中藥材”“竹林 菌類”“竹林 烏骨雞”的“竹林2 3 X”復合經營模式,畝產值破萬元,竹農笑稱“竹下生金比挖筍更賺”。達州市依托“森林四庫”先行市建設,打造“一縣一主導、一縣多品”林下經濟產業集群,構建“林 藥”“林 果”“林 飲”“林 菌”“林 禽”“林 蔬”等多元矩陣,2024年林下經濟產值猛增30%。
放眼巴蜀大地 ,“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種養結合”原則已成為各地發展林下經濟的普遍共識。依托豐富的林下空間,四川堅持全域統籌、分區施策,科學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產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為核心的林下經濟,充分發揮“森林糧庫”功能,深度做好“儲備林 ”文章,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和最大化。截至2024年底,全省林下經濟利用林地總面積超3300萬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近600億元。
三產融合,林海增值釋放疊加效益
眉山市彭山區謝家街道鄧廟村,數千只土雞在林間踱步,綠殼蛋滾落草窩。“雞蛋供不應求!”村黨委書記羅成國展示手機電商訂單,“我們線上線下雙發力。一邊借力成都社區直通車穩定線下銷路,一邊直播帶貨賣全國!”
宜賓市興文縣則深度開發竹資源,將竹筍、竹材乃至淡竹葉精加工成暢銷國內外的高附加值產品,其“原料—初加工—精深加工—廢棄物利用”全鏈條運作,令資源綜合利用率突破90%。
“林業發展不能局限于傳統一產,要強化三產融合導向,構建林下經濟全鏈條。”四川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按照“接二連三”思路,四川正系統化延伸產業鏈:一產抓標準,建設良種繁育基地,推行“企業 合作社 農戶”等訂單模式,打造地理標志產品;二產抓加工,布局林藥提取、菌菇凍干等深加工項目,建設林下經濟產業園;三產抓創新,發展“林下 文旅”“林下 數字”等新業態,借力線上線下渠道拓寬市場,讓林農分享全產業鏈收益。
產業融合帶來顯著成效。樂山市井研縣通過竹花混交、綠道串聯,改建翠竹長廊40余公里,打造七星寨、云頭頂森林步道等特色林下景點,開發“摘菌子”“抓跑山雞”等體驗項目,年吸客25萬人次,文旅綜合收入9.2億余元。涼山州西昌安哈森林康養基地更將彝歌、火把節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林旅,因地制宜開發550個林下旅游項目,帶動“林家樂”集群崛起。
從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到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全省各地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渠道,推動林下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林下經濟已成為山區林區綠色富民的重要支柱。
機制創新,多元保障激活發展動能
涼山州美姑縣龍門鄉國道旁,一塊“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羊肚菌產業幫扶示范基地”的標牌格外醒目,不遠處是一片玉米地,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駐村工作隊員彭天祥指著這片地信心滿滿:“羊肚菌11月種下去,次年3月收成,一畝能多賺2萬元!”
在推進產業幫扶過程中,省林科院不僅提供優質菌種,更注重科技支撐。在美姑縣瓦候鄉陳家村、樹窩村,一套精心編制的林藥竹套種方案即將落地?!拔覀儎撔曼S柏、竹子立體套種,讓土地分層生金,充分釋放林地潛力。”省林科院駐村工作隊員許戈介紹。復合種植基地建成后,預計將提供7000多人次的穩定務工機會,帶動脫貧戶、監測戶增收超百萬元。
為把林下經濟真正變為富民的朝陽產業,全省各地還出臺專項指導文件和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著力推進基地建設,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推動林下經濟擴容提質。
機制創新激發活力之源。廣元市昭化區建立“4411”集體收益分配機制——40%收益村民分紅、40%壯大集體經濟、10%改善公益、10%激勵管理,極大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黎生中藥材專合社則創出“三金”利益鏈接機制,將收入溢價巧妙轉化為保障農戶收益、支撐企業發展的公積金、公益金和風險金。
在昭化區紅巖鎮,好機制引來“金鳳凰”——四川信德農牧有限公司帶來了國際領先的非籠養養殖技術。看著林間歡騰的雞群,公司負責人介紹:“基地按照‘林禽 林菌 林藥’的生態循環融合模式,形成‘雞吃蟲—蟲吃糞—糞種菌’的綠色閉環,實現可持續發展?!?/p>
從川西高原的林下松茸毓秀,到川南竹海的林間禽羽和鳴;從成都平原的林旅煙霞入畫,到秦巴山區的林藥共生綿延,四川林下經濟的故事,仍在萬頃林海間續寫,將“綠水青山”的生態答卷,書寫成“金山銀山”的高質量發展新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