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青山逶迤。在楚雄彝族自治州,一幅生態與人文交織的司法保護新畫卷正徐徐展開。牟定、祿豐、姚安、大姚四縣市法院立足地域特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深度融合,走出一條具有滇中特色的法治護航之路。
多元共治:構建生態司法保護聯動格局
楚雄轄區各法院積極構建多元協同的生態司法保護聯動機制,形成多部門協作、多層次覆蓋的保護網絡。
牟定縣人民法院聯合縣檢察院、縣林業和草原局、縣公安局等部門,共同對恢復生態公益訴訟示范樣板林進行驗收,推動生態修復落到實處。祿豐市人民法院聯合市林草局在雕翎山、樟木箐、五臺山等自然保護區成立法律服務點,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合力。姚安縣人民法院加強與縣檢察、公安、司法和縣生態保護部門的協調聯動,推動構建當地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大姚縣人民法院加強與縣環保、林業、國土等部門的協作聯動,完善司法執法協調聯動機制,共同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合力。
修復為本:探索生態司法多種修復方式
楚雄轄區各法院創新生態修復方式,推動從單純的懲罰性司法向恢復性司法轉變。
牟定縣法院通過巡回審理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讓被告人承擔生態修復責任。祿豐市法院在審理環境資源案件時,注重打擊與修復并重,讓破壞者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責任。姚安縣法院在審理盜伐林木案件中,不僅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還判決賠償生態環境損害修復費,實現生態司法修復。大姚縣法院創新生態修復方式,在盜伐林木案中責令補種樹木,在非法捕撈案中責令增殖放流,在環境污染案中督促企業投入治理資金,讓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切實修復。
非遺賦能:文化傳承與生態司法深度融合
楚雄州兩級法院將地方非遺創造性轉化為生態司法保護的有效載體,讓生態司法更有溫度、更接地氣。
牟定縣法院借助彝繡的文化影響力,將生態法治理念繡進千家萬戶,繡娘成為生態司法的宣傳力量。祿豐法院結合“恐龍遺址”,在恐龍谷景區設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巡回審判點,常態化開展雙語普法活動,向群眾講解《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提升群眾保護意識。姚安縣法院結合梅葛,拓展“梅葛調解”品牌意識,創建“梅葛調解 生態司法”品牌,將“梅葛調解”品牌融入環境資源案件先行調解等工作,用梅葛調解保護生態維護法律權威。大姚法院法官們深入村寨,用少數民族群眾聽得懂的方式講解法律,讓蜻蛉大地青山常綠、碧水長流。
法治宣傳:提升群眾環保法治意識
楚雄州兩級法院堅持“線上 線下”聯動普法,提升群眾環境保護法治意識。
牟定縣法院通過巡回審理全縣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邀請鄉鎮干部、村委委員和群眾代表旁聽,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祿豐市法院以“世界環境日”到恐龍山鎮開展法治宣傳為契機,結合環境資源典型案例講解破壞環境資源應承擔的法律后果。姚安縣法院通過開展集中宣傳,向群眾發放宣傳手冊、提供法律咨詢,講解生態環境資源法律法規。大姚縣法院依托12個法官工作室,組織干警深入各鄉鎮開展“法治宣傳進社區”等志愿服務活動,提高群眾的生態環保法律意識。
從牟定“彝繡 生態普法”到祿豐“化石保護 生態司法”,從姚安“梅葛調解 生態保護”到大姚“雙語釋法 生態修復”,四縣市法院將非遺、民族文化與生態司法創新融合,打造出具有楚雄特色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模式。下一步,楚雄州法院系統將繼續深化“非遺 生態司法”創新實踐,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不斷實現文化保護與生態治理的雙贏,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云南貢獻了司法智慧和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