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朝露下,泮坑景區鳥鳴不絕,碧水藍天相互映襯,生態之美盡顯;盛夏艷陽天,劍英公園里陣陣荷香引得游人駐足輕嗅,風卷云舒美如畫;日暮黃昏里,梅江河水面波光粼粼,映照著一江兩岸的燈火夜景……
地處粵北生態發展區,綠色是梅州發展的底色。梅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森林覆蓋率多年來保持全省第一,空氣質量優良率、水環境質量位居全省前列,先后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等,并成功入選首批省級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這些榮譽背后,凝聚著梅州全市上下對美好生態環境的不懈追求和共同努力,凝聚著制度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法治的力量。
近年來,梅州市人大常委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人大立法、監督職能作用,廣泛匯聚代表力量,促進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奮力在綠水青山間書寫履職答卷。市人大常委會環保監督工作案例入選全省人大環境資源領域十大典型監督案例。
完善立法
筑牢生態安全法制屏障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梅州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探索用好地方立法權的方式方法,聚焦保護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鄉人居環境3個方面,持續推進生態環保法規制度建設。
在獲得地方立法權后,市人大常委會首先將立法工作著力點放在遏制森林火災上,研究制定了全國首部以“森林火源”為管理對象的地方性法規《梅州市森林火源管理條例》,創新提出“森林防火責任制”,在保障社會需求的同時,全過程、全方位、精細防控森林火源,為梅州廣袤的森林加上一層堅實的法律保護罩。
“條例對森林防火區的范圍劃定、禁止行為、野外用火審批條件等作出了具體規定,對火源管控非常實用。”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條例實施以來,全市森林火災的數量、受災面積持續下降,森林資源得到有效撫育和管護,森林蓄積量穩步提高,梅州連續5年在全省森林資源保護和發展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為粵港澳大灣區、沿海經濟帶筑牢了“粵北生態屏障”。
近年來,市人大常委會針對環保重點領域先后出臺4部地方性法規,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體系。例如,在全省率先制定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將客家傳統建筑自然消納雨水和生活污水的理念融入其中,進一步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聚焦韓江流域暴雨災害預警與響應,在全省率先開展跨省區域協同立法,推動增強洪災防治預警協調處置能力?!拔覀儚臏p少廢水廢氣排放、保護生態資源、打造宜居環境等方面開展立法,為全方位保護生態環境提供法制保障?!笔腥舜蟪N瘯üの魅螚钸h東表示。
在法規的宣傳帶動下,弘揚生態文明、倡導綠色生活的社會風尚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生態文明的傳播者、踐行者和守護者。梅南鎮梅南社區居民林先生對此感觸頗深:“社區小廣場宣傳欄上有相關法規條例的內容,平時看得多了,自然就記在心里了,自己也會多加留意?!?/p>
立足于“法之必行”,市人大常委會深入抓好立法“后半篇文章”。近年來,先后對國家、省、市生態環保領域9部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督促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嚴格落實生態環保領域法律法規,助推梅州空氣、土壤、地表水等環境狀況持續改善。
市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環境資源工委主任余紅輝就是執法檢查的親歷者?!叭ツ?,我們在全市組織開展了市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執法檢查,并向政府提出了針對性建議,推動全市建成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和135座具有壓縮功能的轉運站,基本實現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庇嗉t輝說。
強化監督
守護青山綠水藍天凈土
梅州市人大常委會在推動環保監督工作中緊扣“上級部署重點工作、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督察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三必督原則,充分運用專題調研、集中視察、專項督辦等監督方式,找準存在問題,提出管用建議,推動問題解決,以有力有效的人大監督保障梅州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興寧市鐵山嶂鐵礦經過多年露天開采,尾礦、礦渣等造成礦區土壤酸化嚴重,地表貧瘠、山體裸露,殘留的廢石、廢渣在雨水沖刷下極易引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威脅著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2021年,鐵山嶂生態治理項目被正式列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修復工程實施后,我終于有了‘安家’的感覺。以前每到雨季,經常要撤離,現在基本不用再‘跑’了!”提到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前后的變化,村民劉姐感嘆道。
興寧市鐵山嶂廢棄礦區生態環境修復前后對比
督辦好涉及環保領域的代表建議,市人大常委會從不含糊、見行見效?!笆腥舜蟪N瘯B續兩年對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的建議進行重點督辦,至去年底,全市新增公共充電樁1139個,大部分鄉鎮(街道)機關停車場配建了充電樁,進一步滿足群眾綠色出行需求。”市發改局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打實的監督舉措,市人大常委會持續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高質量辦好梅江中游環境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碳匯造林、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3件代表建議,取得了積極成效。
市人大常委會還持續加大對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的督辦力度,圍繞全市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內小水電站退出或整改工作進展情況和豐順縣榕江北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情況開展專題調研,確保問題不折不扣整改到位,為推進梅州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發動代表
加快綠美梅州生態建設
走進大埔縣三河鎮綠美公園,一棵棵樹木在暖陽春風中昂首挺立,展現出勃勃生機,它們大多是去年4月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活動時,梅州的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合力所植。
“去年,我們積極響應省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林’建設和市委‘廿林添綠’行動號召,向全市五級人大代表發出‘人大代表林’共建倡議書,全覆蓋發動代表捐款785萬元,建成490多畝的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并打造91個縣鎮‘人大代表林’,植樹數量和面積均排名全省第一,得到省人大常委會肯定?!笔腥舜蟪N瘯砉の魅侮悵h杰介紹道,“各級人大也紛紛行動,組織人大代表通過‘認捐、認種、認養’等多種方式共建綠美家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p>
梅州市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還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基層、聯系群眾的作用,引導代表“向綠”履職,組織近萬名人大代表開展履職活動2377場次,收集群眾意見2735條,推動解決問題2113件,形成代表建議549件,助推綠美梅州生態建設更上一層樓。
更好地推動綠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也是梅州市人大常委會主要的履職方向。去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印發《企業界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定點聯系鎮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引導廣大人大代表發揮所在行業特點和資源、信息、技術、專業優勢,幫助鎮(街)、村(社區)進一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做好“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文章,為鎮村發展注入動能。
省人大代表、梅州市風衣谷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雪蓮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她錨定“產業+文化+生態”發展思路,通過推進撂荒耕地復種、流轉閑置資源、綠化美化生態,在興寧市永和鎮新寨村積極發展特色農旅產業,既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又增強了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的寶貴財富,也正是因為這里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才能吸引眾多游客光臨新寨。”對于今后的發展方向,張雪蓮表示,“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在生態環境保護、農業農村發展上著力,努力探索釋放生態資源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路徑,助力生態環境持續向好,鄉村發展越來越旺!”
(研宣)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