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市寧河區錨定“生態立區”思路,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子,用高水平生態保護“養”出產業發展新活力,也收獲了豐盈的回報:2023年捧回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金字招牌,2024年更是一鳴驚人,獲評聯合國“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平臺稱號這兩項國際生態保護領域的大獎。
近日,記者來到寧河,從晨光熹微到日影西斜,感受這片土地的生機與活力。
濕地好生態,鳥獸新家園
天剛蒙蒙亮,七里海濕地的空氣帶著露水的清甜。氣溫27攝氏度,空氣好得能“醉氧”。經監測,區域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厘米有1萬個,這塊鑲嵌在京津冀地區的生態明珠,是我國北方地區罕見的古海岸與濕地同處一地、同生共榮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嘿!快來瞧,又孵出一窩小燕鷗!”七里海濕地巡護員韓克武舉著望遠鏡,聲音里透著掩不住的歡喜,手指向碧波之上形似飛鳥的生態浮島。這座今年4月才搭建好的“水上搖籃”,如今成了2000多只鳥兒安家落戶、生兒育女的“寶地”。
眼前這個透著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景象,來得可不容易。韓克武清楚記得,早些年因過度開發,讓這片“京津綠肺”傷痕累累,珍禽難覓蹤跡。轉機在2017年,寧河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投入140多億元真金白銀,硬是啃下了濕地保護修復“十大工程”這塊硬骨頭。“水清岸綠、魚躍鳥飛”的盛景,這才一點點重回大眾視野。
鳥兒,是七里海最靈動的風景。作為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如今在這歇腳的候鳥,從過去的二三十萬只,增長到50多萬只。比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2016年還只見零星幾只,如今每年遷徙季一來,動輒就是四五千只的龐大陣仗,占了全球種群近一半。
“數過啦,咱這兒記錄的鳥有258種?!表n克武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15種,二級的有46種。連消失十幾年的‘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都拖家帶口回來‘落戶’?!?/p>
鳥兒回來了,更稀罕的“老住戶”也露面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麋鹿,數千年前就是七里海的“土著”。今年3月,58頭麋鹿從江蘇大豐“遷居”至此,讓這里的麋鹿家族種群數量增至近百頭,“鹿鳴呦呦”的詩意場景,穿越千年時光重現眼前。
守護這方綠水青山,成了寧河人刻在骨子里的自覺。濕地“天空地”一體化巡護系統,24小時運轉,90多套設備、日均20多架次無人機,構建一張密不透風的“守護天網”。天津市生態保護類志愿服務組織在這里扎根,300多名骨干常年泡在濕地一線,身后更有超10萬名注冊志愿者默默付出——每4個寧河常住人口里,就有1個是生態志愿者。從高科技的“天眼”到萬眾一心的“人網”,涓涓細流,正匯成守護生態的磅礴江河。
鋼花染新綠,轉型路正寬
車子沿七里海大道行駛,幾座高大的煙囪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標語格外醒目。邁進廠區,景象讓人一愣:疊瀑瀉入蓮池,流水悠然穿過廠區,水禽在池邊悠閑理毛,花草沿著道路蓬勃生長,一只巨大的鋼鐵“蝴蝶”雕塑在綠地間振翅欲飛——這哪像個鋼廠,分明是個大花園。
要知道,這家新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當年是用能、排污大戶,周邊鄉親們常年連窗戶都不敢開。這些年,企業抱定“環保投入不封頂”的決心,3年投入超80億元,徹底告別了高污染、高耗能的老路。
“這錢,花得值當!”公司能源環保處處長王賀建站在智能管控中心大屏幕前,底氣十足。如今,廠里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噌噌往下掉,鋼渣這些廢料全被循環利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5%,一年能少排70萬噸二氧化碳。“現在咱可是響當當的環保A級企業,廠區還評上了國家AAA級工業旅游區嘞!”王賀建臉上滿是自豪。
天鋼的華麗轉身,正是寧河推動整個區域能源綠色轉型的生動注腳。錨定“生態立區”,寧河在“加減法”中澎湃著綠色動能。能源結構“換新顏”,將新能源產業當作綠色轉型的“火車頭”,正泰制氫裝備、遠景風電主機、英利組件等47家鏈上企業紛紛落戶。風電、漁光互補等45個新能源項目齊頭并進,“風光發電”已獲批3283.1兆瓦、并網1210.8兆瓦,開發體量穩穩坐在全市第二把交椅。產業循環“做加法”,在清潔生產、循環經濟上精準發力。天鋼不是孤例,全區年回收處理廢鋼鐵80多萬噸、廢紙200多萬噸,生物質摻燒超60萬噸,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遍布城鄉,讓資源真正“轉”起來、“活”起來。交通體系“降碳排”,“車、樁、路”協同發力,推廣綠色出行。全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9000輛,公共充電樁超1200個,鎮村實現“村村通”,公交新能源車占比高達84%。更“硬核”的是,30輛氫能重卡已“上崗”,奔馳在重點企業的運輸線上。
稻香蟹兒肥,生態農業興
午后微風不燥,成片的水稻隨風搖曳,漾開一波波綠浪。養殖大戶馮德志卷著褲腿,正彎腰仔細查看田里的情況。他笑著撥開茂密的稻稈:“喏,瞧瞧咱的‘生態合伙人’?!睅字磺啾嘲锥堑钠呃锖O阈罚瑩]舞著大鉗子,在稻蔭下“橫行霸道”,自在得很。
“過去單一種稻子,1畝地刨去成本,也就落個400元。單養河蟹?頂天能賺600元?!瘪T德志指著眼前和諧的共生系統,嗓門都亮了幾分,“現在搞這‘稻蟹共生’,不用化肥農藥,螃蟹在田里除蟲、松土、肥田,長出來的大米、河蟹都是搶手的無公害產品,畝收益能提升至2000元。這河蟹啊,現在都能論個兒賣啦!”馮德志實實在在地摸著了生態農業的“金邊邊”。
這片田野的“點綠生金”,根基在七里海饋贈的潔凈水源里。一旁的寧河區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點出關鍵:“濕地保護修復好了,咱區里5條一級河道、12條二級河道的水質那是噌噌往上提,劣V類水體徹底清零了??恐@好水,咱建成了全市最大的一片稻蟹混養基地?!?/p>
更讓他臉上有光的是,“七里海香蟹”這塊招牌越來越響,不僅榮登2024中國品牌價值評價榜單農業區域品牌,還成為國家首批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里,天津唯一入選的“地標尖貨”。
寧河讓生態價值“生金”的路子,可不止田里這一條。當地摸索出“生態 ”的發展妙招,把七里海的生態紅利輻射到全區,串起了一二三產業,讓“綠色顏值”變成“金色產值”。眼下,“生態 ”的種子在寧河多點開花?!吧鷳B 文旅”,以“重走方舟路”為代表,吸引游人;“生態 賽事”,七里海半程馬拉松跑出了名氣;“生態 農業”,稻蟹混養成了金字招牌;“生態 科技”,低空經濟展翅欲飛。這些新路子,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汩汩新動能。
馳而不息的耕耘,換來了農文體商旅深度融合的亮眼答卷。七里海鄉村旅游重點片區建設如火如荼,木頭窩村稻香小鎮等20多處生態文旅點串珠成鏈。今年上半年,該區接待游客294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3.1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427%。19場國家級賽事場場火爆,賽事期間,帶動全區酒店入住率漲了40%,重點商超營業額飆升36.2%。天津市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此落地生根,稻、豬、魚、蟹、苗五大種業產業集群生機勃勃。2024年,“津沽七里?!逼放其N售收入突破2.5億元,農業總產值突破80億元大關……一幅幅綠富同興、生機盎然的生態畫卷,正在寧河大地上鋪展。
來源:農民日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