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安國湖,水波瀲滟,成片的蘆葦與香蒲隨風輕搖,幾只白鷺翩然掠過水面,在水天一色中劃出優雅的弧線。誰能想到,這片生機盎然的濕地,不久前還是因采煤塌陷而水系阻斷、生物遁形的“生態傷疤”。2025年9月16日至17日,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攜手卡特彼勒基金會共同資助、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實施的“徐州沛縣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西側濕地生態恢復項目”順利通過專家驗收,標志著這片總面積約7公頃的土地成功實現了從“生態痛點”到“生態亮點”的華麗蛻變,為采煤塌陷區治理譜寫了“基于自然”的生動范例。
采煤塌陷區濕地生態恢復項目實施后景觀
項目區位于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西側恢復重建區。修復前,這里是一片“困境”:水系不通,水體流動性差,水質一度惡化至劣V類;濕地旱化趨勢明顯,蘆葦一家獨大,生物多樣性極低;廣袤的干涸蘆葦蕩更是巨大的火災隱患。
項目實施前全景
面對挑戰,項目遵循“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理念,下了一劑“綜合藥方”:通過水系連通工程開挖1.3萬立方米土方,引入活水,重建水網,讓死水煥發生機;通過微地形改造構筑9座生態島(總計1.1萬立方米),并營造出深淺不一的水下地形,為底棲生物、魚類和鳥類提供了多樣棲息空間;通過植被系統恢復,科學種植了2.45萬平方米的沉水、浮葉、挺水植物及140株鄉土樹種,構建了“水下森林-岸緣灌草-高地林木”的立體生態序列,極大提升了生境復雜性和穩定性。
項目實施后全景
經過系統治理,項目區水面面積擴大約3.5萬平方米,水質顯著改善,濕地植物種類增加9種以上,估算年碳儲量超2.8噸,形成了寶貴的“碳庫”。生態島和睡蓮床成為鳥類理想的棲息與繁殖地,穗花狐尾藻等水生植物為魚類和底棲動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空間。項目實施還為當地居民帶來約40萬元勞務收入。修復后的優美環境提升了周邊社區的生態福祉,成為公眾親近自然、了解生態知識的天然課堂。
驗收專家組組長、重慶大學袁興中教授在實地考察后贊嘆:“修復后的整體景觀品質提升顯著,濕地植物品種增加非常明顯,一個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正在形成。濕地好不好,鳥是最重要的指標。預計再過一兩個月,越冬水鳥到來后,這里將更加生機勃勃?!?/p>
專家組現場檢查
專家組對本項目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在我國采煤塌陷區生態修復領域具有顯著的示范價值和推廣意義,并從長遠發展角度給出了中肯建議:一方面,需加強濕地修復成果的利用,將生態效益與周邊社區發展及民生福祉緊密結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應加強項目亮點與成功經驗的系統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修復模式,擴大宣傳和應用范圍,為同類地區的生態治理提供借鑒。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