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H9rPaCxU1xsSbz4dncOSbw
原創 桂恒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聚氨酯(PU)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塑料聚合物(如家具、涂料、瓶子和紡織品),占城市固體垃圾的很大比例。它們因其惰性難以自然降解,對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環境中的多樣化的微型真菌被認為是解決塑料污染的一種有前景的綠色方案。它們能分泌多種酶(如酯酶、角質酶、漆酶等),進而分解塑料聚合物。然而,大多數研究僅限于單一塑料,且對其背后的具體分子機制了解甚少。而在現實環境中,塑料污染物多以混合物形式存在,但關于單一菌株能否同時高效降解多種塑料,以及驅動這一過程的關鍵基因、酶和代謝途徑,仍然缺乏系統性的、多組學層面的深入研究。
圖1 該研究的圖形摘要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來研究團隊從植物-土壤系統中成功分離出一種名為Fusarium vanettenii 的真菌,該菌株能夠有效降解PU和PET聚合物。研究團隊通過在土壤中添加PU和PET微塑料進行長期富集培養,最終篩選出這株高效降解菌。實驗結果顯示,該真菌能在90天內使PU薄膜質量減少約19.7%,PET減少6.63%。掃描電鏡(SEM)圖像中清晰可見塑料表面被菌絲侵蝕、出現裂縫和孔洞,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也檢測到酯鍵、羰基等關鍵化學鍵的斷裂(圖1和圖2)。為了深入理解其降解機制,研究團隊整合了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等多組學技術。結果顯示,在降解PU和PET過程中,真菌顯著上調了多個關鍵酶的表達,尤其是脂肪酶FvLIP1 和FvLIP2、角質酶FvCUT1 / FvCUT2 以及漆酶FvLAC1。這些酶協同作用能夠將塑料聚合物分解為小分子化合物。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分子對接技術模擬了脂肪酶與塑料單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顯示,FvLIP1 和FvLIP2 可通過疏水作用和氫鍵與PU和PET結構單元結合,從結構層面解釋了其降解能力的分子基礎。通過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C-MS)分析,研究團隊檢測到了PU降解產生的丙二醇、己酸和己二酸,以及PET降解產生的對苯二甲酸和鄰苯二酚。這些產物部分可被真菌進一步吸收利用,進入能量代謝循環,最終實現塑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圖3)。
圖2篩選的真菌(F. vanettenii)對PU和PET的生物降解情況
該研究不僅首次報道了一株能同時高效降解PU和PET的真菌,還系統揭示了其降解的分子機制和關鍵酶系。這項研究為開發針對混合塑料廢棄物的生物處理技術提供了新的菌種資源和理論依據。
上述研究以Elucidation of the biodegradation pathways of polyurethane an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y a Fusarium strain enriched from soil-plant systems為題發表在生物技術類TOP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昆明植物所已畢業研究生Jacob Eyalira博士,吳彥菲博士研究生和Shahid Iqbal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許建初研究員和桂恒副研究員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美國麻省大學邢寶山教授也參與了研究。
圖3篩選的真菌(F. vanettenii)對PU和PET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徑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371785和W2412011)、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研究項目(D15021)、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2022396)、云南省“興滇英才”計劃(XDYC-QNRC-2022-0346)等項目的支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文章鏈接。
文:桂恒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