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的層層山巒間稻浪翻金、清香四溢,曾經干旱貧瘠的荒坡地上,如今已是穗浪連綿、機聲隆隆。聯合收割機穿梭行進,農戶笑容洋溢,一粒粒飽滿的稻谷盡數歸倉。這片高山旱地,真正變成了豐收的糧倉、希望的田野。
綠春縣地處滇南深山區,自然資源豐富。為提高糧食產量,當地積極響應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引進旱地優質稻種植技術,大力推廣“滇禾優615”“滇禾918”等抗旱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良品種,利用自然降雨搭配簡易滴灌,實現“無水也能稻香”,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穩糧增收的創新之路。
在云南農業大學朱有勇院士團隊的技術支持下,綠春縣旱地優質稻種植迎來跨越式發展。今年,全縣計劃種植1.5萬畝、實際完成17923畝、超額19%,覆蓋9個鄉鎮4245戶農戶,其中三猛鄉、大興鎮、平河鎮連片種植面積均超2700畝,形成核心示范帶,規模效應顯著。
“我們推廣的旱地優質稻品種抗病耐旱、需水少,特別適合山區,最高畝產已突破600公斤,不僅優化了種植結構,更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本G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李福文介紹。
科技,是這場旱地農業變革的核心引擎。近年來,綠春縣全面推廣“機耕、機播、機防、機收、機碾”五機聯動模式,積極破解山地機械化難題,極大提升種植效率,讓山區農業告別“看天吃飯”。
在三猛鄉哈波村示范種植基地,連片旱地優質稻平均畝產達607公斤,最高畝產達626公斤。今年,全縣旱地優質稻總產量預計可達1000余噸,真正實現“荒山生金”。
“旱地優質稻從播種到收割,農技人員始終堅持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農戶,把主要技術教授給他們,進而提升產量?!本G春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陸泳說。
為了讓技術真正扎根大地,綠春縣構建起“專家 農技員 農戶”三級服務網絡。全縣設327塊黨員先鋒示范田,327名黨員與4245農戶結對幫扶,89名網格員覆蓋全部種植戶,開展“田間課堂”46場,培訓2300余人次。創新實施“低空經濟新農人培育計劃”,培訓48名無人機飛手,調度23臺植保無人機,為山區農業“減負增效”。
“種得好”更要“賣得俏”。聚焦銷售問題,綠春縣供銷社統一定價收購到糧食購銷公司,再與企業合作將糧食銷售到廣東地區。同時,著力打造“東仰崖城古稻”“禾芯力綠春珍米”等區域公用品牌,突出其“高海拔、原生態、富硒”特色,通過統一包裝、溯源認證推動產品品牌化升級,延伸產業鏈,讓旱地優質稻真正變成“致富稻”。
“以前我們主要種玉米,產量比較低,現在改種旱地優質稻后產量提高了很多,收入也不錯,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贝笈d鎮規洞村村民吳培角深有感觸地說。
金色的稻浪、倉廩的充實,是老百姓獲得感與幸福感的最美印證。從“靠天吃飯”到“科技助收”,從“零散種植”到“品牌產業化”,綠春縣正在用努力和行動,讓旱地優質稻承載起糧安全與鄉村振興的雙重夢想,書寫出一片片高山梯田里最美的豐收答卷。
云南網記者 饒勇 通訊員 李裕梅 白院生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