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彌漫,黃河口在微光中顯露輪廓。一只東方白鸛如白色精靈般優雅掠過水面,留下串串漣漪。
這里是黃河的入??凇|S河水裹挾泥沙奔涌入海,碰撞出獨特的河海交匯景觀,年復一年,最終在渤海之濱造就了神奇壯美的黃河三角洲,也沉淀出大片的濕地。
這片濕地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暖溫帶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輕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也是國際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它如同大地的腎臟,默默凈化水源,涵養水土,維系著渤海沿岸生態安全,也孕育著豐饒的生命奇跡。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指出,“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地位十分重要,要抓緊謀劃創建黃河口國家公園,科學論證、扎實推進?!?年后的今天,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山東省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全力推進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工作。這片“候鳥天堂”的生態密碼也正被層層揭曉。
濕地重生:系統修復破解生態困局
歷史上,由于黃河來水量持續減少,黃河與濕地、灘涂的水文連通性降低,淡水補給減少,加上海水倒灌,土壤鹽堿化嚴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打通水系成為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的關鍵。如今,黃河口致力于探索系統性修復新模式,推進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今年7月13日,黃河口一號閘取水工程閘門緩緩關閉,標志著2025年度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補水工作圓滿完成。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92年,總面積達1530平方公里。據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自2003年就開始利用調水調沙向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進行生態補水。在黃河水的持續滋養下,保護區退化的濕地得到有效修復,淡水濕地面積穩步增長。
“保護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離不開水。”黃河三角洲保護區管理委員會高級工程師趙亞杰一邊說,一邊指向監測中心大廳大屏幕上展示的科學補水監測平臺界面。屏幕上清晰顯示著水位監測點30個、流量監測點10個、雨量監測點11個等實時信息。“通過這個監測站點系統,我們能第一時間了解保護區是否缺水,是否需要進行生態補水。”趙亞杰介紹。通過不斷創新濕地水文連通系統修復,以水系連通為核心,恢復黃河與濕地、海洋的交流,目前已疏通水系241公里,修筑、恢復生態堤壩41.6公里,近3年生態補水5.3億立方米。
濕地深處,另一場無聲的生態戰役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鹽地堿蓬是耐鹽先鋒植物,可以固著地表鹽分,對鹽堿土壤有積極的改良作用。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出現卻一再擠占鹽地堿蓬的生存空間,也如綠色瘟疫般吞噬著保護區內的其他原生植被。針對這一問題,科研團隊創新應用“刈割 翻耕 圍淹”的互花米草治理技術,治理互花米草后及時恢復鹽地堿蓬、海草床等原生植物,一體化推進恢復海岸帶濕地原生態,目前已累計治理互花米草13.1萬畝,恢復鹽地堿蓬5.2萬畝。
和諧共榮: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
深入保護區腹地,成片新生蘆葦在風中起伏,形成綠色的波浪,發出“沙沙”聲響,同行的科研監測員正熟練地操作著設備記錄。因地制宜的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提升了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起了黃河三角洲生態安全屏障,也構建了濕地水文連通、魚鳥和諧的濕地生物多樣性格局。隨著物種的多樣性提升,和諧共榮的生態畫卷也徐徐展開。
黃河口的生物多樣性,遠超飛鳥的范疇。目前,記錄有野生脊椎動物613種、無脊椎動物115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5種;野生維管束植物244種、浮游植物16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黃河口濕地,堪稱一座活的自然基因庫。近年來,黃河口自然保護區始終遵循原真性保護濕地原始生境,持續實施野大豆等原生植被封育保護,通過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生境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也提高了自然保護區的物種豐富度。保護區內封育野大豆7.46萬畝、陸海全梯度植物6萬畝、原生植物保育2萬畝,年均增殖放流魚苗5000公斤以上,成功孵化朱鹮幼鳥60只。“以前很多地方是光禿禿的鹽堿灘,或是被單一的檉柳林覆蓋,看著綠,實則生態結構很單一?!北O測員說,“后來通過微地形改造,引來了淡水,種上了鹽地堿蓬。你看,水鳥、鳴禽都回來了,生物多樣性明顯豐富?!彼钢h處一群正在淺水中覓食的勺嘴鷸,“這種對棲息地要求很高的鳥,現在成了常客。”
候鳥天堂:科技賦能鳥類保護
黃河口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鳥類是這里最動人的生態代言者。每年有數百萬只候鳥在此停歇、越冬或繁殖,其中不乏全球極度瀕危的物種。2024年7月,山東東營黃河口候鳥棲息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重要組成部分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大屏幕上鳥兒的“一舉一動”清晰可見。為了實時掌握每片濕地鳥類活動的情況,東營市全面構建“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體系,綜合運用衛星遙感、大型無人機、無人值守監控云臺、視頻監控等手段,全面融合AI技術賦能防火監測、人為活動監管、鳥類智能識別、游客安全告警等,形成了“監測預警、分析研判、聯動指揮”的閉環管理模式。同時,通過AI識別、無人機監測、衛星遙測等技術,定期開展鳥類常規監測和專項調查,掌握東方白鸛、丹頂鶴、黑嘴鷗等關鍵物種分布動態和遷徙規律。
“這是保護區特意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建的人工巢。”保護區工作人員指著架設在水泥桿頂端的鳥巢介紹,類似的鳥巢在保護區內隨處可見。為了給鳥兒一個安穩的“家”,東營市重點實施黑嘴鷗、東方白鸛、鶴類等物種棲息地保護,在保護區架起人工巢、建起繁殖島。
人與鳥的溫情故事也在這里上演。在保護區邊緣的漁村,一對東方白鸛連續多年在高高的電線塔上筑巢。當地村民對此習以為常:“開始怕它們觸電,后來電力部門專門給塔加了防護平臺?,F在,它們每年都準時回來,像鄰居一樣。”有的村民還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拍攝的這對“鄰居”的照片,記錄著它們從求偶、孵卵到幼鳥初飛的成長歷程。
黃河口國家公園橫跨東亞-澳大利西亞和環西太平洋兩條鳥類遷徙路線,是東方白鸛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鷗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丹頂鶴重要越冬地、卷羽鵜鶘東部種群最大的遷徙停歇地,在全球候鳥保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綠韻生金:探索“兩山”轉化新途徑
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如何平衡?黃河口國家公園的創建提供了創新思路。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積極落實分區管控要求,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對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進行差別化管控。同時,通過規劃建設東營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墾利省級農高區等特色入口社區,實施鹽堿地農業科研基地、黃河口濱海旅游特色小鎮等項目,積極引導發展綠色產業。
此外,生態旅游同樣成為聯結保護與惠民的新紐帶。東營積極打造“黃河口”品牌,通過打造“黃河口國家公園”“黃河口生態研學”“黃河口國際觀鳥”三大品牌,2024年累計接待生態研學4萬余人次,接待入區游客100余萬人次。成功舉辦兩屆黃河口國際觀鳥季活動,借助鳥浪奇觀火爆出圈的全國生態旅游熱點,大幅提升了黃河口國家公園候選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讓黃河口的好生態進一步轉化為游客的好體驗。
在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設計精巧的棧道蜿蜒深入蘆葦蕩,觀鳥屋散布其間,最大限度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當地旅游部門負責人說:“我們嚴格限制每日游客量,講解的核心就是生態保護。游客看到壯觀的鳥群,理解了保護的重要性,消費方面也更愿意支持本地綠色產品?!秉S河口生態旅游直接帶動周邊餐飲、民宿、農產品銷售等收入顯著增長,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
夕陽熔金,黃河奔流入海。這片灘涂如今被蓬勃的翅影覆蓋,每一只安心落腳的候鳥,翅膀上都承載著一份生態的答卷。這份答卷,寫就于生態保護工作者們風雨無阻的巡護腳步中,刻印在東方白鸛自主選擇的“新居”坐標上,更蘊藏在鹽堿灘涂重煥生機的每一叢蘆葦之下。黃河口的故事遠未終結,黃河口國家公園的創建與保護實踐,正持續書寫著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新篇章。(宋寶玥)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