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片始終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的土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不斷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雙贏。
為進一步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江蘇故事,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省地質局、省林業局共同開展“兩山理念在江蘇”主題采訪活動,探尋山水林田湖海生態蝶變之美,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幸福生活。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由余村的一點“星星之火”,已形成建設“美麗中國”的燎原之勢。
近年來,江蘇省自然資源系統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動自然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成效不斷凸顯。
近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聯合江蘇省地質局、江蘇省林業局開展的“‘兩山’理念在江蘇”主題采訪活動在南京啟動。筆者跟隨采訪團一起感受江蘇如何將“強富美高”的宏偉藍圖轉化為生動實踐。
從“露天堆放”到“吃干榨凈”
仲夏時節,走進國內唯一特大城市中的礦山——南京寶地梅山產城發展有限公司梅山鐵礦,礦區內干凈整潔、花木繁盛、空氣清新,不禁讓人感慨“這里根本不像個礦山”。
“梅山鐵礦年采選綜合生產能力達400萬噸,每年產生的粗粒級廢石和細粒級尾礦約260萬噸。過去,我們都是將尾礦通過管道送到幾十公里外的尾礦庫露天堆放。尾礦的大量堆存,一方面占用了寶貴的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會破壞周圍生態環境?!泵飞降V業副總經理嚴劉學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
嚴劉學稱,近年來,公司針對尾礦這種工業固廢,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進行攻關,成功解決了細粒級尾礦壓縮脫水難題。自2021年開始,梅山礦業將磨選后的濕尾礦全部作為產品銷售,每年創收4500余萬元,真正做到了“吃干榨凈”。
梅山礦業的探索和嘗試,遠不止于此。
眾所周知,礦石開采出來之后,需要用選礦藥劑對礦石進行加工,以浮出硫化物等雜質?!皞鹘y的黃藥浮選技術具有刺激性臭味,會對礦區周圍居民生產生活產生不良影響。作為城市中的礦山,梅山礦業將刀刃對準了傳統的選礦藥劑,組織技術骨干,聯絡高??蒲腥藛T,歷時半年,成功研發了綠色環保無味藥劑。新型藥劑使用后,梅山礦業雖然每年增加了300多萬元的成本,但最大限度降低了礦山生產對周邊社區的影響,順應了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更高期待?!眹绖W說道。
選礦藥劑的改良升級,不僅僅是梅山礦業在環保管理上的主動作為,更折射出的是新時代礦業人綠色發展的責任擔當。
綠色發展是要求,也是出路。江蘇省自然資源廳礦產資源保護監督處四級調研員王立寧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江蘇省綠色礦山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歷史跨越,僅‘十四五’期間新增82家綠色礦山,‘花園式’礦山比比皆是,呈現出‘礦在園中、路在林中、人在綠中’的美麗畫卷?!?/p>
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
從“不毛之地”到“林海綠洲”
“太陽一出冒鹽花,大風一吹漫天沙;蚊子都比蒼蠅大,百腳毒蛇滿地爬。”這首曾流傳在江蘇東臺地區的民謠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1965年10月,唐錦富、徐同生、徐克勤等18張年輕的面孔打破了這里的寂靜,他們便是后來被譽為“十八勇士”的東臺沿海首批拓荒人。作為“十八勇士”之一的唐錦富回憶道:“這一帶當時只有一戶人家,到處是茅草,在草田里隨便一走,就能碰到獐、草兔、鶴、刺猬等動物。食堂后面的池塘水堿太重,燒的茶水都是青色的,從縣里送來的咸菜是我們唯一的蔬菜。由于長期缺乏營養,有幾個年輕人頭發都白了?!?/p>
面對如此極端的自然條件,想要在這片6.8萬畝、含堿量2‰的荒灘上成功種活一棵樹,進而構建起一座生機勃勃的林場,其挑戰之大,超乎想象。僅僅靠滿腔熱情和不畏艱苦還不夠,還需要智慧。
據原東臺林場場長朱龍山講述,改造鹽堿地的首要任務是“改堿”,在當時,干部林工們齊上陣,頂寒風開塘挖溝,冒烈日引水排堿。他們在鹽堿地先種上鹽蒿、茅草,后種耐堿性的苕子、澇豆,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從耐堿、成活率高的刺槐開始,漆樹、竹子、泡桐、意楊、銀杏,不斷探尋適合生存的樹種。
從點點綠意,到蔥郁林帶,再到繁茂森林,幾萬個日日夜夜,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把東臺貧瘠的沿海荒灘變成了一片林海。
“目前,黃海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約21.6萬立方米,擁有各類植物652種、鳥類342種和獸類30余種,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黃海森林公園總工程師梅崇春自豪地說,10公里森林步道穿越整個公園,沿途各類度假休閑設施一應俱全,為森林公園文旅產業注入強勁動力。2023年,公園游客接待量300萬人次,旅游自營收入1.56億元,同比增長69%;2024年旅游自營收入2億元,旅游綜合收入超10億元。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黃海森林公園還注重分享發展紅利,搭建村企聯建載體,串聯周邊村居旅游和勞動力資源,提供廣泛創業就業機會,服務人員用工超500人,真正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
如今,幾代黃海林工用青春與汗水鑄就的綠水青山,在無聲無息中變成了“金山銀山”。
從“退化濕地”到“生態廊道”
寶應縣地處江蘇省中部,位于淮河下游,素有“五湖四蕩”的美譽。
站在射陽湖蘭亭蕩片區的河堤上,寶應縣退圩還湖項目負責人馮愛國感嘆道:“以前,這里的濕地被周圍村民用圩堤切割成了大大小小的魚塘。如今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一片遼闊無垠的湖蕩綠海便展現在眼前,跟以往相比,感受完全不同?!?/p>
寶應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射陽湖中心所所長吳克敬告訴筆者,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于射陽湖蘭亭蕩片區附近村民過度開發,圈占水域,致使區域水資源庫容減少,從而削弱了湖泊的調蓄能力。自1950年至今,這里出現了23次水旱災害,為了防止被淹,村民新建的房屋都會加高地基,因此,新蓋的房子要比老房子高出一截。
此外,伴隨著圍湖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蘭亭蕩的生態環境愈發脆弱。水體富營養化、水質不斷下降,動植物失去棲息地……《寶應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中期報告》及相關歷史文獻資料顯示,蘭亭蕩周邊區域歷史記載有分布的鳥類達70余種,2022年,該區域開展縣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僅觀測到鳥類54種,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不斷下降。
2018年起,寶應縣著手對“五湖四蕩”進行整治與修復。其中,位于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生態區域的蘭亭蕩與廣洋湖率先啟動退圩還湖工作。
蘭亭蕩通過清除圩堤和種植蘆葦、蒲草來凈化水質,增強湖蕩濕地的生態系統功能。馮愛國告訴筆者,退圩還湖不僅意味著拆除圩堤,恢復湖蕩的連通性,還通過引入蘆葦、蒲草等植物來凈化水質,同時為各種動物提供棲息地,從而改善水體質量和生態平衡。通過生態修復,蘭亭蕩、廣洋湖片區清退圩區300公頃,完成濕地修復400公頃,重要物種棲息地建設面積260公頃,使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里下河湖網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用“金山銀山”再反哺“綠水青山”。馮愛國告訴筆者,由于蘭亭蕩、廣洋湖片區對養殖坑塘進行退圩還湖,周邊村民養殖收入減少,依托縣政府出臺的補償機制,利用項目區構建的人工濕地和寶應縣“中國荷藕之鄉”的品牌優勢、加工優勢、栽植技術優勢等,鼓勵當地周邊村集體發展生態經濟,種植大紫紅蓮藕,產出蓮藕、荷葉、蓮子、荷花等農產品,實現農民增收。同時,政府每年還會對清退的魚塘給予租金補貼,由村集體以年終分紅的方式分發給農戶。
家住寶應縣廖徐村的村民許杰告訴筆者,現在每天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成群的小鳥,經過生態修復的蘭亭蕩,又重現了小時候的清澈與美麗,感謝國家的好政策。
從“地球傷疤”到“生態名片”
在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楊屯鎮,5847畝采煤塌陷區波光粼粼。昔日的“生態傷疤”處,如今鋪展著整齊劃一的光伏板陣列,光伏板下,成群的魚在水里自由穿梭……三三兩兩的市民,在健步道上漫步,儼然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生態畫卷。這里就是中煤大屯公司在楊屯鎮卞莊村打造的新能源基地。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對光伏區的發電組、箱變、逆變器等設備進行巡視與維護,通過清洗、消缺及檢修等,確保這些設備能夠安全穩定運行。因為這里面積比較大,所以公司配備了一些機器人輔助人工進行作業,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中煤江蘇新能源有限公司運維檢修工周明明告訴筆者。
沛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楊屯所所長姜偉濤表示,中煤大屯公司在采煤沉陷區水面架設200多萬塊光伏板,年發電量達3.4億千瓦時。自2024年全容量并網以來,該基地已累計輸送清潔電能近7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1.7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30萬噸。此外,該區域光伏板下經過規劃,進行漁業養殖,實現了“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立體循環。
在沛縣,將“黑色傷疤”轉化為“綠色財富”的還有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
筆者來到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時,遇見來自五段鎮的村民吳桂蘭帶著自己的家人在公園游玩。吳桂蘭開心地告訴筆者:“這里環境特別好,大片荷花非常漂亮,真沒想到這里變化這么大?!?/p>
誰曾想,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原址,曾因數十年的煤炭開采,平均塌陷深度達6米。“通過開展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復、水系連通等系統工程,擴大濕地面積,增加植被覆蓋率,把滿目瘡痍的沉陷區建成了風光旖旎的濕地公園。”沛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胡建鋒表示,安國湖國家濕地公園至今已發現140余種鳥類,其中不乏多種國家珍稀瀕危物種和國家重點保護鳥類。
筆者了解到,由于長期煤炭開采,徐州市共存有塌陷土地42.33萬畝。如何撫平“生態瘡疤”?“多年來,江蘇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兩山’理念,積極推進徐州市礦地融合示范區建設,通過投入省級資金,大規模吸引地方和社會資金,深入探索地質與土地等資源在保護修復上的融合,實現地質環境與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并創造性建立‘基于地質、因地制宜、系統修復’采煤塌陷地系統治理新模式,在改善塌陷地生態環境的同時,兼顧增加土地資源,成效顯著。”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地質勘查管理處四級調研員范欽成告訴筆者。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如今美麗徐州的底色更加鮮明。
碧水青山間,一曲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交織的樂章澎湃激昂。守護好綠水青山,就能做大金山銀山,沿著這條道路,江蘇省必將迎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共贏的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