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年如一日,堅持興林播綠、綠色發展,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已變成綠水青山,河北省隆化縣茅荊壩國有林場——
打造國有林場生態建設
“隆化樣板”
隆化縣茅荊壩國有林場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國有林場。域內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系統類型完整多樣,是京津冀地區重要的天然綠色屏障,也是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支撐區,更是承德市的母親河——武烈河的發源地。
72年來,茅荊壩林場始終發揚塞罕壩精神和隆化存瑞精神,艱苦創業、奮力拼搏,堅持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以興林富民富場為目標,采取“造管并舉、生態保護”等措施,使有林地面積由建場初期的3.8萬畝殘次天然林增加到現在的30.3萬畝優質林,森林蓄積量由建場初期的15萬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6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92.6%。林場實現了“四個轉變”,打造了承德國有林場生態建設的“隆化樣板”,獲得了“全國十佳林場”和“中國最美森林”等榮譽,茅荊壩森林溫泉獲評“全國最美森林溫泉”。
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壩梁景區一角
由荒山禿嶺向綠水青山轉變
說起茅荊壩林場的歷史巨變,退休職工許貴義感觸最深:“建場初期,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林場位置偏僻、地廣人稀、不通公路,山上黃土裸露。我們肩扛行李、背馱炊具上了山,在剛搭起的窩棚里住宿,啃窩頭、吃咸菜、喝冰水,每天步行十幾里甚至幾十里山路,到山場開山造林。沒有運輸工具,我們就徒步用頭頂、手提、肩擔、背馱運輸植樹工具和樹苗。我們以‘愚公移山、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不服輸的干勁堅持了下來。那時候,很多職工因此患上了風濕病與胃病,但是我們還是把黃土坡變成了綠滿嶺。”
建場72年來,林場始終堅持“育林為主、生態優先、科學經營、持續發展”的辦場方針,克服各種困難,向荒山進軍,在山坡上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疏林補植、針闊混交等生態建設工程,掀起了持續不斷的“國土綠化造福人民”的生態建設高潮。在一代代林場人的艱苦努力下,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莽莽林海,林場所轄林區的森林覆蓋率高達92.6%,成為隆化縣的一顆綠色明珠。
茅荊壩林場萬畝人工油松林郁郁蔥蔥
“科教引領、增強后勁”,這是林場歷屆領導班子秉承的建場理念,特別是近幾年,林場先后與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等單位開展科研合作,聯合開展“華北次生林兩維分類經營技術研究”,培育出針闊混交林5萬畝、帶狀混交林1萬畝,這些林子已成為冀北山地的一大典型特色林;林場成功引種栽植黃菠蘿、紫椴等珍貴樹種1萬畝,極大地改善了林場的林分結構和產業結構。同時,引進林業科研項目5個,推廣科技營林8萬畝,建立科技型苗圃150畝,引入合作造林、合作建圃機制,建設山地苗圃1000余畝,改善了營林結構,增強了林場發展后勁,豐富了優質森林資源。
由傳統管護向造管并舉轉變
“以前植樹造林及后期管護主要靠手工和徒步來完成,既費時費力,效率又低,森林質量和樹木成活率還不容易保證;現在我們采用復合經營方式,不僅提升了造林質量,還節省了管護成本,森林經營效果非常好。”場長于志海介紹說。
為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自2000年起,林場積極推進林業技術改革,創新林業發展新模式,進一步激發了林場發展的新活力。特別是2003年,林場決定改變自育自種苗木的傳統做法,大膽采用“三年買成苗”的機制和模式,把造林任務分解到營林區,營林區擔保后承包給造林承包人并負責監管。承包人簽訂造林承包合同后,整地、栽植、管護等整個造林環節均由承包人負責,3年后由林場按照存活苗木株數兌現承包人效益,成活率和保存率低于85%的必須重造、補造,費用由承包人負擔。這一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各營林區和承包人的造林積極性,形成了人人參與造林護林的濃厚氛圍,使林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由過去的80%左右提高到95%以上。
2014年,林場引進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推行伐劣、間次、留優的新技術,采取以目標樹為架構的全林經營模式,共培育出優質大徑級材和轉化低質低效天然次生林2萬畝;打造流域經營模式,使流域經營面積達到5萬畝,域內林木質量得到普遍提升。借鑒“百萬大苗上山工程”造林技術經驗,綜合采用林空造林、見縫插針、鎖邊造林、就地移植等靈活方式栽植樹木,使山地綠化大苗存量達到50余萬株。同時,加強以油松、云杉、黃菠蘿、蒙古櫟、紫椴等珍貴鄉土樹種為主的苗木資源貯備,保證了鄉土樹種安全。
茅荊壩壩底林區河谷秋色
精心管護,保障每一棵林木健康成長。林場創新管理方式,將林區劃分為12個區域,把全場干部職工按照面積大小、林木類型編入每一個區域,選出區域負責人,實行網格化、精細化管理,保證每一株苗、每一棵樹、每一片林都有人看護,保障森林健康快速生長。在此基礎上,林場還推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強化火源管控,于2018年投資50萬元,在全縣率先建起防火遠程視頻智能監控預警系統,對50平方公里范圍內的森林實時精準監控,確保了森林資源的安全,并創造了建場以來連續70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的成績。林場還在重點林區關鍵路口、關鍵部位增設風電互補高清攝像頭和有線供電攝像頭,24小時全天候監控林區路況,嚴防林區林木和大苗被盜伐盜挖。
由物種單一向生物多樣性轉變
“過去這里生態系統類型非常單一,野生物種稀少奇缺,經過70多年的綠色發展,這里生態環境好了,完整的生態系統逐步建立起來了,林場已成為各種野生動植物的天堂。目前,這里有國家一級野生動物30多種、瀕危野生植物20多種,實現了物種由單一性到多樣性的發展。”老職工鄭寶會介紹說。
保護優先,打造“國”字品牌。為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林場依照“經營和保護并重,利用和培育并舉”的原則,將全場劃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益林、國家級森林公園、商品林四大經營板塊,實行分類經營、分區施策,實現了由“木頭經濟”向綠色生態發展的轉型升級,森林資源得到進一步有效管護。
承德市母親河——武烈河發源地
依托林場資源優勢,建立起4萬公頃以茅荊壩為主體區域、以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為保護對象的河北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全面實行封禁保護修復,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保護區內分布各種植物1091種、大型真菌78種、脊椎動物270種、昆蟲885種。其中,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豹、黑鸛、金雕3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鳳頭蜂鷹等31種,有其他保護鳥類200種,占全省鳥類種數的42.8%,國家級野生珍稀瀕危重點保護植物二葉舌唇蘭、斑葉蘭、綬草、大花杓蘭等20多種,還有大量的野豬、綠頭鴨、鴛鴦、狍子等珍稀動物。
日前,在茅荊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體區域碑梁林區內發現1000多畝天然華北落葉松群落,其間伴生有天然云杉、樺樹、柞樹、五角楓等大量野生樹種,林冠下生長有毛榛、剛毛忍冬、六道木、繡線菊、唐松草、升麻等天然植物。該華北落葉松群落為華北地區現存面積最大的天然落葉松原始森林群,林齡均在120年以上,具備原始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很高的科普參考價值。
此外,林場1998年栽種的2萬畝胡桃楸林,經過20多年的持續發展,現已成為林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由“賣木頭”向“賣風景”轉變
更新觀念,思路決定出路。
林場從1998年開始走“生態優先,轉型發展”之路,在市縣旅游局和縣林管處的大力支持下,提出了開發茅荊壩森林休閑旅游的設想,確立了“以林業為基礎,以旅游業促發展,兩業雙贏”的總體工作思路,為打造茅荊壩生態休閑旅游業,奠定了從“砍樹”到“護樹”,從“賣樹木”到“賣空氣、賣風景”的發展基礎,并開始修路架橋、開塘引水、樹碑立牌、開發景區景點等前期工作。
2004年,林場借助將茅荊壩省級森林公園升級為國家森林公園的契機,全力打造森林休閑旅游產業。林場從基礎設施和景點建設抓起,堅持按照規劃方案實施,避免了森林公園開發建設的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為高標準建設森林公園提供了有力保證。林場先后投資1500萬元,建成旅游主干道路6.5公里、花崗巖游步道2000米和木棧道1000米;硬化山門和敖包山停車場1.1萬平方米,并建造了觀景亭、仿古式牌樓、蒙古包、圖騰柱等基礎設施,架設高壓輸電線路和建設無線通信基站,實現了電力和通信“雙保障”,使森林公園的軟硬件建設得到了全面提升。
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最高峰敖包山
目前,林場已發展成為集動植物科普保護、納涼消暑、健身休閑,探險獵奇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每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2021年實現旅游收入300多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林場在保護好資源的前提下,合理開發以景觀林為主的生態游。林場與承德玉泉開發有限公司達成景觀林使用協議,初步形成了“資源共享、市場共建、優勢互補、利益共增”的旅游產業新格局。
2012年以來,林場先后投資700萬元完成了標準化場區建設,使職工辦公環境和生活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場容場貌發生了巨變。為配合駐地新農村建設,參與改造工程和道路硬化,改善了林區交通狀況,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隆化國有林場管理處處長鮑樹嶺說:“茅荊壩林場之所以有這么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主要歸功于歷任林場領導班子一任接著一任干、全體職工不辭辛苦為國家保綠護綠,才實現了森林可持續發展,成為引領隆化國有林場發展的一面旗幟。今后還將繼續弘揚塞罕壩精神,緊抓發展新機遇,將隆化縣國有林場建設成為全國林業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如今的茅荊壩國有林場,山青、水秀、地綠、天藍,林場全體干部職工正闊步走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大道上。
來源 | 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 | 霍興華 王仰發 康成富
圖片 | 茅荊壩國有林場提供
審核 | 楊玉蘭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