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報關注“雙碳”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動態、企業實踐等。我們將通過精選每周碳中和領域的重大事件,并進行點評的方式,提供一個及時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臺。
1、我國首部國家公園法將施行
9月12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公園法》,將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首部關于國家公園的專門立法。該法共七章六十三條,明確國家公園是指由國務院批準設立,以保護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要目的,實現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陸地和海洋區域。國家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將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自然生態空間納入國家公園,實行嚴格保護;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特性和內在規律,對國家公園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國家公園保護,開展多種形式的自然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培育全社會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國家公園法》為我國生態系統提供全方位保護,同時為可持續的生態旅游與公眾教育提供法律依據,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平衡。為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法治保障,標志其邁入法治化新階段。
2、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
9月19日,在國新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新成效。黃潤秋介紹,在藍天保衛戰方面,因地制宜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改造,累計完成散煤治理4100萬戶;“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車輛近2000萬輛。聚焦重點區域開展攻堅行動,2024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比2020年下降了18%、10%和20%。
在碧水保衛戰方面,開展排污口的“查、測、溯、治”,共查出入河排污口36萬余個、入海排污口6.3萬余個,七大流域和重點海灣整治完成率分別達到90%和93.3%;全國3000多條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過90%。
在凈土保衛戰方面,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基本完成132個重點縣農用地土壤重金屬的污染溯源,累計完成10萬余個行政村的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5%以上。在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方面,高標準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部署開展非法傾倒處置固體廢物、重金屬環境安全隱患專項整治,組織實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動,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十四五”淘汰高排放車近2000萬輛,污染防治攻堅戰數據亮眼,淘汰高排放車輛、治理散煤、整治排污口等舉措成效顯著,PM2.5濃度明顯下降,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這些硬舉措體現了系統治污、精準施策的思路。未來需要持續鞏固成果,推動治理常態化和機制化,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3、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我國碳市場累計成交近490億元
9月19日,在國新辦“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介紹,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達7.14億噸,累計成交額489.61億元,真正實現 “穩起步、穩運行”。與此同時,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同步啟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30余項制度規范落地,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體系初步形成?!斑@不僅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靚麗名片’,更成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李高說。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全國碳市場成交額近490億元,制度體系初步建成,已然成為推動“雙碳”目標的關鍵市場機制。當前全國碳市場仍待穩步擴大行業覆蓋、提升流動性,以更充分發揮碳定價的減排激勵作用。
4、專訪張人禾:1.5C溫控下,氣候變化重塑行業格局
根據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最新數據,2024年成為首個突破《巴黎協定》1.5℃溫控目標的年份。中國氣象局也警示,2025年全球平均氣溫仍有可能再創新高。在2025年服貿會第四屆氣象經濟主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全球氣候變暖現狀來看,當前全球對將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已有一些悲觀情緒,對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更不樂觀,因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曾超過1.5℃。需要說明的是,單一年份的氣溫超過1.5℃不具備完全代表性,因為氣溫存在年際波動,需通過多年平均氣溫判斷是否真正突破閾值。但2024年是有觀測記錄以來首次超過1.5℃,這一現象也說明,全球變暖的趨勢在不斷加強。按照目前的減排力度,要實現上述溫控目標確實存在較大困難。因此,當前看來最關鍵的仍是進一步加大減排措施的力度,通過更有效的減排確保溫控目標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這既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也是保護人類健康、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單年氣溫首超1.5℃雖不等同于徹底突破閾值,但明確釋放了全球變暖持續加劇的強烈信號。當前減排力度與現實需求存在巨大差距,加大深度減排力度已成為實現溫控與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
1、內蒙古:嚴格新上項目綠電消費要求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可再生能源電力強制與自愿消費相結合機制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钒粚嵕G電消費核算基礎制度、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強制消費機制、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自愿消費機制等5個方面的內容。其中,夯實綠電消費核算基礎制度包括明確綠電消費核算范圍、避免綠電消費重復計算、提升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強化可再生能源電力強制消費機制包含嚴格新上項目綠電消費要求、提升存量企業綠電強制消費比例、推動新能源與產業融合發展;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自愿消費機制包含拓展綠電自愿消費實踐通道、培育綠電自愿消費應用場景、開展自治區綠電消費認證;保障措施包含加強動態監督管理、加強綠電消費激勵引導、加強綠電應用服務。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內蒙古三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從核算基礎、強制與自愿消費機制、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優化綠電消費機制。以綠證為核算憑證,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綠色競爭力。不僅為地區綠電消納提供了穩定市場,更將綠色能源優勢扎實地轉化為產業的真實低碳競爭力,路徑清晰務實。
2、2025“低碳中國行”暨氣候行動周系列活動舉辦
2025年9月20日,2025“低碳中國行”暨氣候行動周系列活動在桂林啟動。通過主旨演講、案例分享和倡議發布等環節,全面展現了我國在能源轉型、氣候傳播和公眾參與方面的積極探索與實踐。2021年綠色低碳案例入選個人代表和來自南方電網五省區的員工代表共同發布《電護青綠·低碳同行倡議》,號召全社會共同行動,攜手邁向綠色未來。作為桂林站活動的重要環節,參會嘉賓還走進現代供電服務管理體系展廳,深入感受南方電網公司的綠色發展理念,詳細了解了南方電網在綠色電網、智慧服務、零碳示范區建設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與創新實踐,及其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中的積極作為與顯著成效。據悉,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將于11月10—21日在巴西貝倫舉行,南方電網公司將攜綠色低碳成果亮相COP30中國角主題邊會。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活動通過政企學媒多方聯動,凸顯了從理念傳播到實踐落地的重要轉變。南方電網展示的綠色電網建設與零碳示范區創新實踐,即將亮相COP30中國角,更是中國企業積極走向國際氣候舞臺、講述中國低碳故事的生動注腳,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中國動力。
1、2025山東清潔能源產業博覽會在煙臺舉行
9月15日至17日,2025山東清潔能源產業博覽會于在山東煙臺八角灣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博覽會緊扣行業發展脈搏,為國內外企業搭建起展示創新成果、深化技術交流、拓展合作渠道的平臺。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高建廣簡要介紹了煙臺經濟社會和清潔能源發展情況。他指出,本次博覽會以“發展清潔能源?共享低碳未來”為主題,既是一場交流清潔能源領域新思路、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的行業盛會,也為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朋友深度了解煙臺搭建了載體平臺。煙臺將以此為契機,深化與行業協會、科研院校、龍頭企業溝通對接,共耕綠色沃土、共享發展機遇、共贏美好未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奇表示,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生產及投資保持穩健增長態勢,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了堅實支撐。本屆博覽會戰略協同性強、規模效應顯著、專業水平突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將聚焦清潔能源投資消納、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新型裝備創新培育等領域,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全面推動地企合作,為山東能源轉型和產業升級作出更大貢獻。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2025山東清潔能源博覽會務實高效,搭建了技術交流和產業合作平臺。煙臺借勢深化對接,龍頭企業與機構協同推動綠色轉型,為山東能源升級提供堅實支撐,凸顯產融結合的務實行動。
2、音昱水中天設定2040凈零目標
近日,大型近郊康養中心及正念社區音昱水中天發布《可持續戰略報告》。該戰略依托3大支柱和9大議題,承諾通過具有音昱特色的創新實踐打造行業領先的可持續社區,并設定了2030年前覆蓋各個維度的量化目標。
音昱水中天通過低碳建造與翻新、低碳運營、氣候風險適應三大重點議題,將低碳與氣候保護從口號轉化為可量化的社區行動。并致力于打造零碳建筑標桿,目標將于2030年前所有物業100%獲得LEED、EarthCheck等國際可持續認證;設立了2030年前需完成科學的碳目標(SBTi),并于2025年完成SBTi認證并設定2040凈零目標(較行業平均提前10年);同時,音昱水中天還將開展氣候韌性培訓,2025年100%員工完成TCFD氣候風險應急培訓,并發布首份氣候風險報告。
其“零廢棄社區”項目已帶動蘇州工業園區5家本地企業共建,形成“商業-社區-環境”的共生模板。依托陽澄湖畔自然共生的音昱水中天,在水資源保護議題上,重點目標將于2030年再生水利用率達20%(行業平均10%),每間客房用水強度降低15%;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領先實踐:2025年完成TNFD框架評估,成為內地首個“自然積極型康養目的地”(Nature Positive Hotel),覆蓋100%鳥類保護研究;同時,通過廢棄物管理,實現循環經濟閉環,目標于2030年廢棄物再利用率提升至20%,消除80%一次性塑料,廚余垃圾減量50%。
21碳中和課題組快評:音昱水中天發布可持續戰略報告,以具象化目標引領酒店業綠色轉型。該戰略將低碳建造與翻新、低碳運營等理念轉化為科學的可量化的社區行動,實踐路徑清晰,對行業具有示范意義。
來源:碳中和周報
記者雷椰 李德尚玉 實習生王怡茵 北京報道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