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國家儲備林建設繪就生態富民新畫卷
近年來,遂寧市深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理念,以國家儲備林建設為紐帶,將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在川中丘陵地帶走出一條 “林茂、路通、業興、民富” 的綠色發展之路。
政策領航筑根基:從荒山綠化到儲備林體系構建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在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等工程推動下,遂州大地實現全面綠化,森林覆蓋率由建市時不足8%增長到近 30%,昔日荒山變林海。但“有林不成材、有綠缺彩”的問題突出:全市喬木林平均每畝蓄積僅5立方米左右,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業產業除香桂外缺乏成規模產業。
國家儲備林項目的落地,為遂寧林業注入新活力。2022年以來,遂寧市全域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依托128萬畝商品林資源,完成備案項目11個,投資規模達72.1億元;9個項目獲省農發行授信46.1億元,排名全省第六、丘陵地區第一;包裝商品林64萬畝,占全市商品林面積的50%。
政策層面,遂寧高位推動儲備林建設。市委八屆十次全會明確 “全域規劃、統籌實施”,編制《遂寧市國家儲備林項目助推 “森林四庫” 建設規劃(2025—2035 年)》,發布林長令第6號,建立“市統籌、縣實施”機制,市、縣兩級成立專班推進。截至目前,已完成森林經營7.34萬畝,配套管護用房2865平方米、消防水池15口、巡護道路80公里,讓 “種好樹、管好樹” 有了堅實保障。
林下生金促雙贏:從菌畦疊浪到產業多元發展
蓬溪縣赤城鎮福光村,國家儲備林項目林下經濟食用菌基地生機盎然。130余畝林地間,赤松茸、羊肚菌等5種食用菌破土而出?;夭捎?“不砍樹、不移樹、依托樹” 模式,樹林遮蔭助菌生長,腐爛菌棒又為樹木施肥,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增收雙贏。自2024年12月種植食用菌以來,已產菌4000余斤,預計年總產量7萬斤、產值 100萬元。
蓬溪以“向林間要效益”為導向,構建“三維立體”產業體系,發展林油、林糧、林藥等林下經濟。其中食用菌產業成特色,示范基地獲央視關注,解決60余人就業,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除蓬溪縣外,遂寧各地因地制宜挖掘林地潛力。船山區另辟蹊徑,流轉林地8000余畝,在仁里鎮東興村打造香椿基地。通過 “建設—移交—共管” 模式與餐飲企業直供合作,鮮芽24小時內采摘上桌。定制化種植讓香椿成了“軟黃金”,畝產效益比傳統林業高3倍。
安居區依托國家儲備林項目,發展林下跑山雞養殖。品種優良、抗逆性強的黑羽烏雞、崇仁麻雞在林間覓食、嬉戲,林下昆蟲、瓜果則成了它們的天然飼料,果樹落葉和雞糞經發酵后可制作有機肥料還田。綠色生態養殖的林下雞和綠殼雞蛋暢銷市場,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超萬元,林下養殖成為增收新亮點。
創新驅動謀長遠:從單點突破到集群融合新格局
遂寧國家儲備林建設不止于“種”與“收”,更著眼 “林、文、旅、業、安” 融合發展。以 “1 7 20” 目標體系為指引,推動產業從單點突破向集群升級。依托國家儲備林資源,遂寧打造多條生態旅游線路,將森林康養、民俗體驗、科普教育等元素融入其中,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林業之美。同時,積極培育林產品加工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林業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邁進,實現產業集群化發展。當福光村的赤松茸運往成都超市,當東興村的香椿芽擺上都市餐桌,這些林間產出的“綠色產品”,正成為遂寧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展望未來,遂寧將持續以國家儲備林為紐帶,深化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融合。到2035年,預計完成森林經營210萬畝,林業綜合產值達200億元,生態服務價值超300億元,譜寫川中丘陵“林茂業興、民富村美” 新篇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