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碎片化修復”到“萬畝林?!?,惠東縣用10年時間將破碎化的紅樹林斑塊培育成萬畝連片濕地,讓“海岸衛士”重煥生機,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并重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3年起,惠東縣啟動紅樹林保護工程,累計實施11個修復項目,新增營造紅樹林濕地8800余畝,疊加1200畝原始林,形成總面積超萬畝的連片生態系統。2023年,好招樓和鹽洲島片區紅樹林成功納入省級重要濕地名錄,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濱海生態保護的標桿。
在修復過程中,惠東縣創新“保治結合”模式,一方面清拆違法養殖區,合理規劃漁業空間;另一方面在考洲洋建設好招樓、鹽洲島兩大濕地公園,引導漁民轉型為生態導游、濕地管護員,實現“生態保護—漁民增收”雙贏。例如,鹽洲島村民通過參與紅樹林觀光游船運營,年人均收入提升超30%,形成“村民自發護林”的共建共治格局。
為提升紅樹林成活率,惠東縣首創“種植方反向監督施工方”機制,由專業團隊全程把控灘涂改造質量,搭配3年重點管護與后續長效養護,使新植紅樹成活率提升至90%以上。此外,該縣每年投入20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清理考洲洋沿海灘涂海漂垃圾,確保濕地生態系統長期穩定。
“紅樹林修復不是種完就結束,而是需要持續呵護?!被輺|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十年精細化管理,當地濱海濕地生物多樣性顯著提升,招潮蟹、彈涂魚等底棲生物數量增長40%,白鷺等候鳥種群規模擴大近一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全面增強。
2024年11月,惠東縣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從全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自然資源部十大典型案例的地區。評審專家指出,其“兼顧生態保護、漁民利益與可持續發展”的模式,為全國濱海濕地修復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如今,漫步考洲洋沿岸,茂密的紅樹林如綠色長城抵御風浪,林間棧道上游客絡繹不絕——這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圖景,正是惠東縣十年堅守的生動注腳。
來源:惠東發布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