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前后,惠州掀起了綠美生態建設大行動,城鄉大地披上嶄新綠裝。此時,在惠州281公里的海岸線上,另一抹更具生命力的綠色也在悄然鋪展——人工種植的紅樹林茁壯成長,林內蝦蟹嬉戲、魚躍捕食、鷺鳥起舞。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由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喬木或灌木組成的濕地木本植物群落,是珍稀瀕危水禽重要棲息地,也是魚、蝦、蟹、貝類生長繁殖場所。作為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類型,紅樹林是藍碳的重要貢獻者,有著“海岸衛士”“海洋綠肺”的美譽。
日前,惠州擬制定出臺《惠州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專項規劃(2024-2030年)》(下稱《規劃》,正處意見征求階段),計劃將在5年內新增紅樹林面積2000余畝,構建起“一帶兩區多點”的紅樹林濕地空間格局,推動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為全國紅樹林保護修復提供惠州樣本。
俯瞰鹽洲島白沙村紅樹林濕地公園。
全市紅樹植物種類占全省81.8%
初春,在稔平半島的考洲洋畔,海風裹挾著咸澀的水汽撲面而來。退潮后,紅樹林如綠色迷宮般鋪展開來,錯綜復雜的氣生根交織成網,泥地上留下的盡是螃蟹劃出的細碎腳印。
作為海濱城市的惠州,紅樹林是海洋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綠美生態建設的一道“海上”屏障。根據國土調查情況,惠州擁有紅樹林總面積為388.22公頃(即5823.3畝),主要分布在惠東縣稔山鎮、黃埠鎮、鐵涌鎮、吉隆鎮、大亞灣澳頭街道等地。
“橫縱向對比來看,惠州紅樹林面積并不算大,但在廣東乃至全國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惠州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紅樹植物種類占全國的48.6%,占廣東的81.8%,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8種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種,具有生物多樣豐富、潛在價值高等特點?;葜葑鳛閬啛釒暇壍貐^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具備較高的保護價值。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惠州利用各級財政資金在考洲洋、范和港、平海內港等周邊海域先后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項目20個,共完成新營造紅樹林8857畝,修復現有紅樹林1965畝。
考洲洋畔的紅樹育苗基地。
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惠州紅樹林區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新種植的紅樹已達萬畝連片規模,生物多樣性持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
以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為例,這處位于大亞灣淡澳河入海口處、總面積約176公頃的4A級旅游景區里,共有陸域植被283種、水域植物52種,340多種動物在此棲息生存,是眾多珍稀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
2021年,就曾有觀鳥愛好者在大亞灣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一帶拍攝到黑臉琵鷺,這是惠州首次發現并記錄到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此后幾年,黑臉琵鷺的活動軌跡在大亞灣被連續監測和記錄。
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惠州對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的顯著成效。如今,這里已成為大亞灣居民日常休閑散步的好去處,也是臨近深圳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不過,處在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過渡區的紅樹林,對環境非常敏感,這也對惠州紅樹林濕地保護工作帶來了挑戰。
“由于惠州紅樹林資源分布呈現碎片化,加上周邊人為活動較多,紅樹林保護存在諸多威脅因子?!被葜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實地調查,大多數紅樹林濕地均緊挨村莊,周邊養殖塘眾多、人為活動頻繁,存在養殖、捕撈、生產生活污水排放、海漂垃圾污染、旅游、外來紅樹植物擴散等多重威脅。
“此次《規劃》的制定,也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惠州市紅樹林生態空間格局,全面提升紅樹林生態系統質量及服務功能?!痹撠撠熑苏f。
俯瞰鹽洲島白沙村紅樹林濕地公園。
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海上森林”
“從增強紅樹林濕地綜合效能為出發點,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完整性為前提,把保護與適度利用相結合,實現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被葜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結合自然地理條件、生態環境特點及紅樹林濕地資源稟賦,《規劃》將惠州市紅樹林濕地資源空間結構格局歸納為“一帶、兩區、多點”。
“一帶”為濱海紅樹林生態屏障帶,將以防風消浪等防災減災功能為主體功能,增強濱海紅樹林生態系統生態韌性,通過新營造紅樹林以及修復現有紅樹林,促進惠州市紅樹林集中連片,構建沿海紅樹林防護體系,筑牢濱海紅樹林藍色生態屏障。
“兩區”為稔平半島紅樹林生態保護修復示范區、大亞灣淡澳河紅樹林游憩展示區。其中,稔平半島將利用創建考洲洋萬畝紅樹林示范區的契機,構建“紅樹林 生態產業”發展格局,打造成以“紅樹林修復 生物多樣性保護 生態旅游 濕地文化教育”為主題的粵港澳大灣區紅樹林生態園;大亞灣則將構建大型紅樹林生態科普慢行廊道,打造高端科普教育基地。
“多點”為紅樹林保護修復重要節點,結合惠州紅樹林濕地資源零星分布的特點,充分結合紅樹林自然保護地、紅樹林城市濕地公園、雙月灣紅樹林公園、種養及種游耦合基地等建設,探索兼顧生態與地方特色的紅樹林可持續發展模式,打造惠州市紅樹林保護修復重要節點及示范樣板。
《規劃》明確了8個主要任務和7項重點工程,包括嚴格紅樹林空間和用途管制、完善紅樹林保護管理機制、優化紅樹林保護體系、實施紅樹林生態修復等,以及開展紅樹林保護、營造和修復工程,紅樹林監測網絡建設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等,通過科學有序的技術手段,全方位促進紅樹林資源高質量發展。
比如,針對紅樹林面臨的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威脅,《規劃》部署智能化監測體系。計劃投資建設“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包括高清攝像頭、水質監測斷面和氣象站等,運用生物智能識別技術實時監控。
根據《規劃》,惠州將分為近期和中遠期目標執行,其中,到2027年,將新劃建省重要濕地2處,完成新營造紅樹林143.85公頃,修復受損紅樹林349.77公頃;到2030年,紅樹林保有量穩定在532.07公頃以上,形成設施完善、機構隊伍穩定、水平先進的紅樹林保護管理和監測體系,探索出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惠東好招樓濕地公園景觀長廊。
探索“紅樹林 ”發展新模式
把紅樹林的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效益,讓資源優勢轉向發展優勢,這是全面系統且可持續發展的紅樹林濕地生態的“最終形態”。
從稔平半島鹽洲跨海大橋駛入鹽洲島,海風習習、綠意盎然。這里不僅有成片的紅樹林景觀,還有海景、落日、灘涂、漁港、鹽場等豐富的文旅資源。這幾年,依靠不斷優化的交通道路,鹽洲島紅樹林生態美景正吸引越來越多游客前來觀光休閑。
“在鹽洲島游玩,可以去紅樹林公園坐漁船出海捕魚、到黑排角趕海,還可以看夕陽、走古村等等?!弊鳛辂}洲島最早開始做旅游生意的人,陳江平對這里的旅游資源如數家珍。打開他的朋友圈,發布的都是每次帶游客出海捕魚的視頻,還有在紅樹林附近合影的美照。
“以前‘靠海吃?!F在‘靠海護?!?。除了打魚,我們還開餐館、做民宿,載客出海觀光,掙錢的路子變多了?!被輺|縣黃埠鎮白沙村一村民說。如今,鹽洲島周邊的生態旅游日漸紅火,越來越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共富可持續發展之路。
白鷺在惠東先的紅樹林里自由飛舞。
事實上,除了發展紅樹林生態休閑漁業和濱海旅游,惠州還在探索更高層次的生態價值轉化路徑——藍碳經濟。
去年7月,惠東縣10年期紅樹林碳匯開發權在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順利交易,由廣東能源集團節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萬元競得,交易涉及的紅樹林預計10年期內共可固定約4.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紅樹林碳匯開發權是指在明確的地理區域范圍內,對紅樹林碳匯資源進行開發從而獲得紅樹林碳匯收益的權利。此次交易,惠州率先開展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探索,不僅是惠州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要舉措,也是在全省紅樹林碳匯交易項目基礎上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不僅如此,惠州因保護紅樹林措施得當,還通過了紅樹林營造成果核驗,獲得1026畝國家、省級紅樹林造林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獎勵,是全省首個獲得該指標獎勵的地市,紅樹林保護修復各項成績及有關考核綜合排名均位列全省第一。
一系列新的“藍碳經濟”的探索,為推動紅樹林碳匯由資源轉化為資產積累了豐富經驗,開啟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舉的新篇章。
將紅樹林變為“金樹林”,探索“紅樹林 ”發展新模式。《規劃》明確,惠州將開展紅樹林可持續發展示范工程,繼續探索紅樹林 生態養殖、生態旅游產業、碳匯經濟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修復,實現紅樹林保護與周邊社區生態建設協同發展,形成一條“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海洋生態產業化路徑,為打造海上新廣東貢獻惠州力量。
采寫:南方 記者 烏天宇
攝影:南方 記者 王昌輝
南方日報、南方 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編輯 南小惠
手機掃碼打開本網頁
掃碼下載南方 客戶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