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縣宜就鎮地什苴村緊扣鄉村振興戰略要求,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突破口,立足村情實際探索環境治理新路徑,通過健全機制、創新模式、強化約束,構建起“共建、共享、共治”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格局,讓村莊環境從“顏值”到“氣質”全面提升,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健全日常清潔機制 筑牢共建“基礎樁”
地什苴村將常態化清潔作為環境整治的“先手棋”,在各村民小組設立保潔員崗位,做到日清掃,周保潔,重點對村內公共道路、活動廣場等區域進行日常維護,確保公共環境干凈整潔。在此基礎上,各小組每月定期開展“義務大清掃大保潔”活動,組織村民集中清理村組內的雜草、枯枝和垃圾,同步對村內破損道路進行簡易修補。這一機制不僅有效解決了公共區域保潔“誰來干”的問題,更通過集體勞動讓村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有效增強了大家的家園歸屬感和責任意識,推動環境維護從“少數人管”向“眾人齊參與”轉變。
創新特色治理模式 激發共享“新動能”
為推動垃圾源頭減量,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地什苴村創新推出“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特色治理模式。村民可將日常生活產生的紙板、礦泉水瓶、飲料瓶、農藥袋(瓶)、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分類收集,送至小組指定兌換點換取洗衣粉、洗潔精、香皂等生活用品。這一舉措變“被動清理”為“主動分類”,既減少了垃圾亂扔亂放和亂堆現象,又實現了資源回收利用。村民在參與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進一步激發了群眾愛護環境、珍惜成果的內生動力,形成了“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村民受益”的共享共贏良好局面。
強化村規民約約束 提升共治“精細化”
地什苴村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軟約束”作用,將環境衛生整治要求納入其中,明確規定村民需自覺維護好房前屋后整潔,主動參與集體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針對庭院存在“臟亂差”“五堆十亂”嚴重問題且整改不力的農戶,建立了“黑名單”曝光機制,通過村務公開欄、政策宣傳群等渠道進行公開公示,督促其限期整改。這一措施清晰界定了村民的環境責任,強化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意識,讓“維護環境是義務”成為共識,推動環境衛生維護從“靠監督”向“靠自覺”轉變,顯著提升了鄉村環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
如今的地什苴村,道路干凈整潔,庭院錯落有致,村民講衛生、護環境的文明新風蔚然成風。該村通過喚醒村民“主人翁”意識,走出了一條“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成果共享”的環境整治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態活力,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提供了可借鑒的基層實踐經驗。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