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化基金會:創新科普教育形式激發全民生態自覺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lcdt/642577.jhtml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創新科普教育形式激發全民生態自覺
——中國綠化基金會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實踐
中國綠化基金會成立40年來,始終以推動國土綠化、傳播生態文明為己任,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其推出的一系列品牌項目,不僅切實改善了生態環境,更將科普教育融入項目設計與公眾參與全過程,把宏大的生態文明理念轉化為可觸摸、可體驗、可傳承的生動實踐,激發全民生態自覺。
走進自然喚醒青少年生態感知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青少年與自然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中國綠化基金會通過多個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項目,幫助他們重建與自然的聯結,感知生態之美。
早在2006年,中國綠化基金會便啟動了華夏綠洲助學行動,累計接收社會各界捐款超千萬元,成為我國首個以傳播綠色理念、加強西部沙漠和干旱地區貧困青少年綠化教育為目的的公益項目,為我國長期開展青少年生態環保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北京野鴨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處國際重要濕地,一年四季均有大批候鳥來此棲息。自2021年起,中國綠化基金會動員引導三菱商事株式會社連續3年捐資,在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自然教育科普觀察站,開展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得益于此,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來到野鴨湖親近濕地、感知自然,參與濕地觀鳥、自然物手工制作、蘆葦畫制作等各類研學活動。
為引導青少年走進自然、認識生物多樣性,2024年6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自然觀察節”親子生態科普活動。孩子們在自然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五感觀察法”探索植物奧秘,動手制作微景觀盆栽,與溫順動物親密互動。中國綠化基金會為參與的孩子們頒發榮譽證書,以此鼓勵他們持續關注和參與生態保護。
在北京市西城區露園社區舉辦的“自然觀察節——我身邊的動物和植物”主題公益科普活動中,一群孩子圍著一棵大樹興奮地討論著。在自然觀察員的引導下,他們輕輕觸摸樹皮凹凸的紋理,辨識樹葉形狀,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蹤跡,并采集花葉制作標本。
作為中國綠化基金會重要的公眾自然教育品牌,“自然觀察節”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發展成為連接青少年與自然的重要橋梁。數年間,系列活動跨越祖國大江南北,“走進寧夏,感受沙漠生態”“走進遼寧遼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與丹頂鶴共舞”“走進西雙版納,守護古茶樹”……這些活動通過專家科普、實地探訪、互動分享等形式,聯合愛心企業與專業機構,幫助青少年建立與自然的情感聯系,讓自然教育從書本中走向大自然。
讓科普教育融入生態保護一線
中國綠化基金會努力推動自然教育從城市社區延伸至更廣闊的生態版圖,將科普教育融入生態保護一線實踐中。
神農架金絲猴是川金絲猴的重要種群,也是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物種和指示性物種。2019年,中國綠化基金會發起了“留住金絲猴的家”項目,通過人工栽種針闊混交林修復破碎化的生境,擴大金絲猴棲息地。同時,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提高對金絲猴及其生態環境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2024年12月底,一場別開生面的自然教育探訪活動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舉辦,通過實踐活動將科普教育融入生態保護一線。中國綠化基金會組織捐贈人代表、生態保護志愿者及愛心企業代表等,前往大龍潭神農架金絲猴科研科普基地,察看了“留住金絲猴的家”第一期公益林的生長情況,學習神農架金絲猴習性、食性及保護歷史。隊員們在官門山“留住金絲猴的家”項目第二期公益林,攜手種下珍貴的珙桐樹苗,為神農架金絲猴種群增加食源性植物。
在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中國綠化基金會以多樣化形式推動科普教育與生態保護融合發展。
2013年,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云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舉辦“2013為愛遠征之蒼穹下的高黎貢”志愿者近自然教育活動。來自北京大學、臺灣大學、云南大學的45名師生,在雨中探索高黎貢原始森林,與保護區護林人員交流,對自然保護公益事業有了更深刻和直觀的了解。
自2010年以來,中國綠化基金會已舉辦多場“為愛遠征”志愿者近自然教育活動,共有來自各省市、中國臺灣、美國等地200多名志愿者參與,涵蓋生態扶貧、土地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原始森林保護等多個主題活動,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
2024年10月,中國綠化基金會“與虎豹同行”項目攜手北京惠通陸華四惠店舉辦自然教育活動,15個路虎車友家庭在自然教育公開課中,深入了解野生東北虎豹的習性、生存狀況、保護措施,增強保護意識。
“與虎豹同行”是一個保護野生東北虎和東北豹及其棲息地的公益項目,自開展以來,協同推進巡護監測、社區發展和自然教育3個板塊。項目還支持琿春市鎮安嶺村開發生態民宿與自然教育基地,打造“飛悅小院”和“飛悅星空教室”,形成集住宿、學習與體驗于一體的自然教育樞紐。2024年,該村接待超130人次的研學團隊,開展山林辨識、標本制作等多樣科普教育活動。
多年來,通過多樣化的科普教育活動,城市公眾、高校、機構和企業人員走進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親身了解森林、湖泊、濕地、荒漠和生物多樣性,自覺加入保護自然的行動。
豐富形式擴大科普教育覆蓋面
多年來,中國綠化基金會在科普教育形式上不斷創新,通過科普體驗活動、科普沙龍活動、公益科普展等形式,擴大科普覆蓋面,讓科普教育更加生動有趣。
寶馬中國始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核心。2021年,中國綠化基金會攜手寶馬中國發起“BMW美麗家園行動”公益項目,持續資助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并以創新方式吸引更多公眾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
2024年11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寶馬中國、中國科技館舉辦“建設美麗中國‘大家說’”科普沙龍活動,通過主題分享、互動交流與實踐體驗等形式,激發公眾對生態保護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同年12月,三方又精心策劃了“潤澤濕地,循環共生”科普展,通過多感官互動體驗、圖文影音等多元化展示方式,進一步推動生態科普教育,呼吁公眾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濕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行動。
為進一步擴大科普教育覆蓋面,中國綠化基金會還攜手諸多愛心企業,讓科普教育不僅在自然界和博物館開展,還拓展到商場等城市公共空間。
今年4月,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蘇寧易購商管,在成都市新都區蘇寧易購廣場舉辦“為生命吶喊——拯救瀕危亞洲象”公益科普展,通過科普展、互動體驗、手工工坊、公益畫展、兒童共創、公益打卡等場景化體驗,讓生態保護可感知、可參與,讓公眾在購物休閑中感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魅力。
中國綠化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雙方開啟“商業 公益”創新模式以來,已陸續舉辦多場公益科普展,城市公共空間正成為連接公眾與自然保護的橋梁。
今年5月,中國綠化基金會“百萬森林計劃”聯合母嬰用品貝親在上海長寧區舉辦了一場親子公益活動。在專門打造的沙漠植物科普體驗空間里,“和貝親去沙漠種樹”打卡點吸引了眾多親子家庭駐足。
一位“90后”媽媽按下打卡按鈕,成為第11368位為沙漠種樹人。她一邊向記者展示兩本植樹證書,一邊感嘆道:“去年在網上買冰冰霜種下第一棵樹,今年囤新品水水乳又解鎖第二棵,寶寶的成長禮物和地球的綠色賬單,原來可以如此同步。”
3年來,貝親不僅通過消費捐模式在沙漠地區織起綠網,更憑借品牌影響力帶動大量用戶關注并參與生態保護公益行動,有效拓寬了科普教育覆蓋面。
40年砥礪前行。中國綠化基金會通過探索多樣化的活動形式,讓生態科普教育不再是單向知識灌輸,而成為互動體驗、實踐探索和情感共鳴的過程。當北京西城區的孩童能準確辨認20種本土植物,當志愿者在神農架國家公園候選區種下珙桐樹苗,當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投身生態保護公益事業,這些點滴綠化公益善舉,最終匯聚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潮流。
未來,中國綠化基金會將繼續秉持開放、協同、創新的理念,構筑更廣闊的生態科普教育圖景,讓綠化公益和生態保護真正成為全民共識與自覺行動。(張萌)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