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領導到河源市和平縣古樹森林公園綜合型示范點深入調研河源森林資源撫育保護和開發建設情況,現場聽取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工作匯報,強調要有力有效推進示范點建設,著力加強古樹名木保護,進一步優化林分、改善林相,不斷提高林地綜合效益,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河源生態優良,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等多項指標排名全省前列。對于河源來說,提高“含綠量”意味著什么?
寫好擴綠、興綠、護綠三篇文章
今年以來,河源錨定打造“綠富雙贏”的河源樣板,加快實現綠色崛起一個目標;構建系統謀劃調度推進、林木常態長效管護、全民參與共建共享三項機制;做好擴綠、興綠、護綠三篇文章,實現山林“綠”起來、群眾“富”起來、生態“美”起來三大提升,大力實施“六大”行動,全力推進綠美廣東示范點建設、縣鎮村綠化行動。
做好擴綠文章,讓山林“綠”起來。截至6月10日,河源已完成林分優化32.16萬畝,“四旁”“五邊”種植苗木191.78萬株;13個示范點的建設取得亮眼成績,包括完成林分優化1.42萬畝、森林撫育2.32萬畝。此外,建設森林步道40.99千米,打造景觀節點24個。其中,東源縣、紫金縣圍繞綠美河源生態建設目標任務,持續推動林長制和綠美生態建設走深走實,不斷提升生態建設治理水平,在2023年度全面推行林長制和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工作考核結果中獲評“優秀”。
▲紫金白溪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供圖
做好興綠文章,讓群眾“富”起來。作為華南地區油茶產業重點發展區,河源把油茶作為特色主導產業之一,聯合協調解決油茶融資、林地流轉、建設用地手續完善等問題,大力發展油茶產業集群,以集群發展帶動村民增收,全力推動油茶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和平縣南粵福和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通過與周邊農戶簽訂購銷合同、提供油茶苗和種植技術指導等方式聯農帶農,帶動和平縣云星村241戶、梅徑村88戶農戶增收。截至6月10日,全市完成油茶新造8.71萬畝,完成2024年省下達河源市新造油茶任務的87.1%。
此外,河源以野趣溝、萬綠谷、霍山等森林旅游康養景點為示范,探索“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森林+文化”特色發展之路;結合重要文化節事,舉辦各類活動,不斷提升森林旅游文化教育基地知名度和含金量。
河源還通過推進儲備林、碳普惠項目建設工作等方式壯大“綠色銀行”。今年,河源市國家儲備林首期(紫金縣)項目正式啟動,計劃投入資金5.9億元,利用各鎮退桉還林后的林地,以及黃砂林場等其他林地,通過實施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與中幼林撫育等方式,建設國家儲備林6.65萬畝。
做好護綠文章,讓生態“美”起來。河源加強古樹名木監管保護,實施古樹名木保護重點工程,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宣傳。河源積極參與“綠美廣東古樹認捐項目”,發動4家企業捐款40萬元。河源在林木資源管護、自然保護地建設、森林火災防控、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果。
▲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義合村委會蘇家圍內一棵有著700年歷史的古榕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河源出臺《深入推進綠美河源生態建設十六條政策措施》,作為全省首個促進林業發展系統性政策,從林權改革、社會參與、特色產業發展、政策保障等多方面促進河源林業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提升縣鎮村綠化質量
去年以來,河源深入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綠色成為河源最鮮明的底色。
然而,在具體實踐中,河源也面臨一些挑戰。譬如,縣鎮村綠化質量不高、后期養護不足,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任務推進緩慢,人才缺乏以及資金短缺等。
如何破局?河源正通過強化造林綠化管護工作,加強縣鎮村綠化技術指導及監督檢查工作,推進綠美保護地提升,加快示范點建設進度,加大人才引進和資金籌措力度等,多措并舉提升縣鎮村綠化質量和自然保護地管理水平。
此外,河源將落實森林撫育地塊,加快新造林撫育、森林撫育作業設計的修改和完善,并計劃在9月底前完成1個古樹公園、54個鄉村綠化美化、10個森林鄉村、3個綠美古樹鄉村、3個綠美紅色鄉村、4個森林城鎮的建設任務,同時結合年度核驗開展森林鄉村、森林城鎮評定工作。結合送苗下鄉、義務植樹及縣鎮村綠化,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確保村莊綠化覆蓋率保持在32.6%以上。
目前,河源市調查發現并錄入系統的古樹名木共2278株;其中,一級古樹54株、二級古樹205株、三級古樹2018株、名木1株;古樹群30個。河源今年計劃對40株生長環境、長勢衰弱或瀕危的古樹名木開展搶救復壯,依托優質的古樹資源打造綠美古樹鄉村3個、古樹公園1個。接下來,河源還將對古樹名木資源進一步查漏補缺,全面查清全市范圍內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資源情況,并錄入廣東省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落實“一樹一碼”“一樹一檔”;加強監管措施,建立詳細的巡查信息檔案,有序推進古樹名木的復壯工作,并通過認捐活動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到古樹名木的保護中來。
此外,河源將加快示范點建設進度,重點抓好森林步道建設、景觀節點打造等短板弱項。此外,河源還將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建立多方力量參與制度,引入社會團體共同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來源:南方+
發布:廣東林業融媒體團隊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