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贛鄱,層林盡染。在江西省資溪縣大山深處,一片新造的鄉土珍貴樹種混交林正茁壯生長。這片由石峽林場通過場外造林方式,與周邊三個村集體合作經營的林地,不僅喚醒了沉睡的荒山,更讓200多戶林農收獲了“租金 薪金 技術”的三重紅利。
“過去自家林地分散、沒錢投入,只能眼睜睜看著長些‘小老樹’?,F在和林場合作,荒山變‘金山’,日子有奔頭!”正在林間參與撫育作業的村民笑著說。
石峽林場的創新實踐,是江西省國有林場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動集體林地規模化經營的生動縮影。作為南方重點集體林區和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江西借助國有林場的技術、管理、資金優勢,探索多種合作模式,破解集體林地碎片化、經營粗放、效益低下等難題,走出一條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的新路徑。
改革破題:
從“單打獨斗”到“聯營共贏”
江西是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要發源地。自2004年林改以來,家家戶戶有了山林,極大地激發了林農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但隨著時間推移,分散經營的弊端逐漸凸顯:“一畝三分地”難以施展,技術、資金雙雙匱乏,林地拋荒、資源沉睡成為不少山區的真實寫照。
“集體林權到戶后,每戶平均只有十幾畝林地,且分散在不同山頭。林農無力投入也不懂技術,導致森林質量差、經濟效益低?!苯魇×謽I局國有林場和種苗管理處負責人坦言,“如何既保持集體林權政策穩定,又實現適度規模經營、提升森林質量,成為深化林改的關鍵難題?!?/p>
2023年,江西出臺《江西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建設方案》,明確“發揮國有林場聯營帶動作用”,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提升集體林經營水平。國有林場作為林業建設的“國家隊”,江西省擁有國有林場220個,經營總面積2679萬畝,具備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成為推動集體林地規模經營的“龍頭”。
于是,“國有林場 集體林”“國有林場 家庭林場”“國有林場 合作社”等聯營模式在江西不斷涌現。通過流轉、收儲、租賃、合作等形式,將林農無力經營的碎片化集體林地集中到國有林場進行規?;I化經營。萬載縣森工林場開展場外造林4.6萬畝,帶動周邊1000多戶林農增收;金盆山林場通過合作經營模式,打造8000畝高產油茶示范基地,成為區域示范樣板;安遠縣安子崠林場創新“場村共建”模式,與村集體合作經營3.2萬畝林地,森林質量顯著提升,村集體年分紅超20萬元;銅鼓縣花山林場創新“林場 合作社 林農”“林場 贖買集體林 林農”“林場 企業 林農”等聯營模式,建立林下黃精種植示范基地2000余畝,帶動周邊林農100余人發展林下經濟,直接勞務收入500萬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省國有林場已實施場外造林超過50萬畝,合作經營集體林地超過100萬畝,真正實現從“散”到“聚”、從“荒”到“綠”的轉變。
機制創新:
從“資源沉睡”到“活力迸發”
改革越是深入,越需機制保障。江西從利益分配、人才激勵、基礎設施等多維度發力,激活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改的內生動力。
為保障國有林場和村集體、林農的利益分配,江西推行科學靈活的收益分配機制。國有林場與村集體、林農多采取3∶7或4∶6比例分成,具體根據林地條件、經營方式和投入協商確定?!拔覀儾煞ナ找姘磮鋈迤叻峙洌瑫r優先雇本地村民務工,既擴大了經營規模,又實現了雙贏。”武寧縣武山林場場長介紹。
針對國有林場職工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江西創新推出績效激勵機制。萬載縣試點國有林場從新增經營收益中提取10%—30%用于績效激勵,破解了“干好干壞一個樣”難題?!叭ツ晡覀儓鐾ㄟ^場外造林、技術服務等實現經營收入300多萬元,按照新政策提取了30%用于職工績效獎勵,大家干勁更足了。”萬載縣森工林場負責人表示。
2023年以來,江西統籌資金2.3億元,改造國有林場管護用房308處;推動國有林場基礎設施納入鄉村振興專項債支持范圍;3年來,全省國有林場共招聘林業專業大學生500多名。一系列舉措讓國有林場輕裝上陣、活力迸發。
目前,全省已有104個國有林場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一批木材、食材、藥材、森林旅游等林業特色產業已初見成效。
提質增效:
從“綠而不富”到“綠富共贏”
如果說規模化是第一步,那么提質增效才是真正的改革深水區。
在永豐縣官山林場,一片片杉木林中套種的楠木長勢喜人?!啊寄咎追N楠木’模式使林分生產力提升30%以上?!绷謭黾夹g人員介紹。在安??h明月山林場,“栽針保闊”模式推動低效林轉向復層異齡混交林,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顯著提升。
這是江西國有林場示范帶動集體林質量提升的一個縮影。在服務集體林改過程中,江西國有林場不僅注重擴大經營規模,更注重提升森林質量,示范帶動集體林從“綠起來”向“好起來”轉變。
江西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二,但林木蓄積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0%,森林質量提升勢在必行。國有林場大力推廣珍貴樹種和優良鄉土樹種,加快建設國家儲備林和大徑級林木基地。目前,全省71個縣(市、區)納入國家儲備林建設任務,全部由國有林場承擔。
在全國十佳林場——吉安市安福縣明月山林場,技術人員采用“栽針保闊”模式,逐步改造低效林分,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森林質量和生態功能顯著提升?!拔覀儸F在不只是簡單種樹,而是像培育孩子一樣培育森林,注重森林生態系統整體功能的提升?!绷謭鲐撠熑苏f。
吉安市利用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建設國家儲備林240萬畝,項目建設總投資83.9億元;贛州市自2016年起實施千萬畝低質低效林改造工程,主要任務由國有林場承接。
青山“變現”的關鍵,還在于發展綠色產業。江西的國有林場通過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推動“綠富共贏”。資溪縣馬頭山林場發展森林旅游和自然教育,年接待游客超過1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000萬元;鉛山縣武夷山林場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5000多畝,帶動周邊300多戶林農年均增收2萬多元。
預計到2024年底,全省國有林場林下經濟規模將達到35萬畝,森林旅游和康養收入超過5億元,“綠富共贏”正從愿景照進現實。
展望未來:
從“試點先行”到“全面開花”
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聯營山場到期續簽問題、經營模式單一、基礎設施落后、人才短缺等挑戰制約著國有林場改革發展的步伐。
江西正在謀劃新一輪改革舉措:謀劃“十五五”現代化國有林場建設工程,擬從基礎設施、機械裝備、人才培養、數智管理、創新聯營機制、提升森林質量、發展綠色產業、強化支持保障等方面系統推進。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動三方面工作:推廣場外造林、合作經營、托管經營等模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國家儲備林和大徑級林木基地,示范帶動集體林經營水平提升;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促進林農增收。”江西省林業局負責人表示。
同時,江西的政策支持也在加碼:推動國有林場績效工資改革全面落地,允許國有林場從新增經營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職工激勵;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政策支持范圍;每年為每個國有林場招聘1—2名專業技術人員……
“到2030年,全省國有林場合作經營集體林地力爭達200萬畝,帶動200個村集體增收,林下經濟規模突破100萬畝,基本建立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改的長效機制。”江西省林業局負責人表示。
青山不語,綠業常新。江西的國有林場以“二次創業”的激情和擔當,持續服務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示范帶動集體林地適度規模經營,為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寫下新的注腳。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