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審計廳副廳長、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馬玉紅建議,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思想起點,提高戰略認識,打造絲綢之路沿線大秦嶺國際生態環境樣板區。
大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線和生態屏障,是我國11個具有全球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之一。秦嶺橫貫我國五個省市,動植物、礦產、水資源以及旅游資源極其豐富,是我國為數不多的資源寶庫。
馬玉紅認為,從目前來看,雖然大秦嶺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但仍有過度砍伐導致的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頻發、水涵養能力下降、珍稀動植物以及種群數量銳減、局部野蠻式開發存在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均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秦嶺的生態環境。
大秦嶺生態保護主要問題是保護與開發的矛盾,多反映在保護區內的經濟增長動力與生態環保壓力的矛盾。馬玉紅分析說,大秦嶺未建立區域性管理體系,工作機制尚待健全,各省市地區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執法責任主體不明確,難以發揮組織、協調的領導作用,以及政策缺失和投入不足,系統規范的生態補償機制尚未出臺等是主要原因。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重大戰略的帶動下,大秦嶺的生態保護將進入嶄新階段,馬玉紅建議,一是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思想起點,提高戰略認識,選擇大秦嶺理性的發展模式。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科學發展放在首位,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加快經濟發展的關系,把握好發展底線。推進大秦嶺區域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走一條低環境沖擊型的發展道路。二是將大秦嶺生態保護項目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的子項目,設立大秦嶺生態保護專項資金,建立大秦嶺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區群,以確保大秦嶺生態得到有效保護。三是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加大執法力度。四是各省市地區加強協調,建立區域性大秦嶺專項保護規劃。五是進一步建立合理的企業生態補償機制,引導企業發展相適宜的產業,在支持生態保護的同時,也走出一條致富之路。六是加強宣傳,增強全民生態保護意識。
馬玉紅表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發展的帶動下,應全面審視秦嶺地區在中華進程中的作用以及生態環境資源的重要性、特殊性、惟一性。進一步明確以生態文明為統領、以生態保護為核心、以旅游產業為支撐,使大秦嶺變為國際生態環境樣板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美的風景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