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在關注——
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這兩個全球性挑戰,如何在社區層面協同應對?
在地社區的傳統智慧,如何與科學方法結合,開出韌性發展的“處方”?
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喪失關乎每個人的全球性危機,二者彼此關聯、相互加劇,正因如此,協同應對顯得尤為關鍵。保護和修復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不僅有助于野生動植物保護,還能固碳減排、增強生態韌性——這正是“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所倡導的雙贏路徑。
西雙版納布朗族社區(圖源:巖龍)
為深化環保社會組織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領域的能力建設,推動多元共治與協同增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環保社會組織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能力建設支持計劃(二期)支持夢南舍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開展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共學”活動?,F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參與者,歡迎符合條件的機構及個人踴躍報名。
在云南西雙版納,夢南舍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簡稱“夢南舍”)與布朗族、哈尼族社區攜手,探索出了一條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融合的在地實踐之路。通過民族植物學的方法,系統記錄、研究并保護具有生態與文化價值的重要物種,推動以社區為主導的氣候適應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涵蓋氣候友好型農耕、圣境森林修復、藥用植物保護、社區風險評估等多方面內容。此次希望通過發起“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共學”,與更多關注該協同議題的伙伴相互交流學習。
共學期間,將正式發布《基于氣候變化的社區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指南》,該指南由夢南舍出品,多位專家合作編寫,涵蓋生物多樣性本土調查、民族植物學編目、傳統知識記錄與分析等實用工具與方法。它既融入了前沿的科學評估思路,也強調與社區傳統知識、在地智慧的深度融合,助力社會組織伙伴更系統、科學地開展社區層面的生態風險與適應力評估。
參與共學,你將——
掌握基于氣候變化的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評估等實用工具與方法;
與在地社區同行者面對面,實地走訪夢南舍在西雙版納的項目社區;
結識來自全國各地的社會組織伙伴,共建協作網絡;
成為基于氣候變化的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的一員。
9月28日為深化環保社會組織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領域的能力建設,推動多元共治與協同增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環保社會組織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能力建設支持計劃(二期)支持夢南舍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開展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協同共學”活動?,F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參與者,歡迎符合條件的機構及個人踴躍報名。 招募報名截止
9月30日 完成電話面試并郵件通知入選人員
10月9日 線上學習1:氣候變化與氣候風險評估基礎知識(分享專家:呂杭洲)
10月16日 線上學習2:民族植物學方法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分享專家:張宇)
10月22日-25日 云南·西雙版納 線下工作坊
10月22日 到達西雙版納
10月23日上午 專家主旨發言、指南點評
10月23日下午 系統學習“基于氣候變化的社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風險評估指南”
10月24日 社區實地走訪與指南實操
10月25日上午 實操反饋
10月25日下午 返程
專家/導師
鄭大瑋
1966年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系,先后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市氣象局、中國農業大學從事農業氣象、農業生態治理、農業減災、適應氣候變化等研究與教學。參與2013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和2022年《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 2035》等文件編寫,現任農業部防災減災專家指導組顧問。1981年-2007年北京市政府專家顧問團成員,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2010 年中國科協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主編出版科技著作22部,副主編或第二作者19部,參編30余部論文100余篇。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農業資源與環境卷副主編,培養博士生、碩士生各十余人。
李仁強
博士,耶魯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科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第一屆林草應對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曾任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項目官員;《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0-2035年)編制咨詢專家,多個全球環境基金項目咨詢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變化緩解和適應協同優化布局;氣候變化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時空模式及其系統保護規劃。
張宇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植物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期從事東南亞及泛喜馬拉雅區域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調研和保護工作,并發表相關SCI及核心論文15篇,主編出版專著5部。
申頂芳
2022屆銀杏伙伴。先后在云南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知識研究會(CBIK)、國際小母牛(HEIFER)、社區伙伴(PCD)任職,夢南舍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發起人、執行主任,兼任云南協力公益支持中心理事、執行主任。具有豐富的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方法,擅于激發協作者的內生力量。
呂杭洲
北京大學環境地理學碩士,云南協力公益支持中心、昆明市呈貢區夢南舍可持續發展服務中心科學顧問,合作開發社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指南,先后開展五次工作坊培訓,協助鄉村社區應對氣候變化。
招募對象與要求
社區工作者、鄉村發展實踐者;NGO從業人員、項目官員;環境保護、氣候變化、生態學相關領域的公益組織伙伴均可報名;
每個機構1-2人參加,須為機構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的核心負責人。
報名方式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初步篩選后,9月30日前陸續安排電話面試,并郵件發送入選通知,請留意郵箱消息。
如有疑問,請添加項目組“和氣小助手”微信(微信號:heqiaction)咨詢。
費用說明
項目支持參會者往返交通(費用上限1600元,實報實銷,具體報銷工作由夢南舍可持續發展中心承擔,如有特殊情況請添加項目組“和氣小助手”微信與項目組溝通),并統一提供會議期間的食宿。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