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黑龍江寶清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的監測鏡頭里,鳥巢扎堆排列,仿佛鳥類聚集的“村鎮”。尤其是密密麻麻的白琵鷺、白鷺、蒼鷺等鷺鳥混居巢近千巢,宛如一座“鷺鎮”?!苞樻偂崩铮蓯鄣您槍殞氃谟H鳥的照拂下活潑可愛、靈動健康,一幅萬鳥云集、溫馨幸福的自然畫卷鋪展在七星河濕地。
七星河濕地,靈動的畫卷(梁峰洵 攝)
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重要站點。30萬畝的濕地面積,保存著內陸沼澤濕地最原始最完整的生態特征,“兩草一水七分葦”的獨特地貌,宛如一片天然生態綠洲,成為眾多水鳥的理想家園。
葦叢深處的鷺鳥家園(李洪卓 攝)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嚴格管理、系統治理、科學修復的原則,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作為全國首批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單位,該保護區先后開展了濕地保護修復、監測系統建設、管護能力提升、退耕地塊植被恢復及監測、生態補水以及鳥類棲息地改造等項目。10年來,七星河保護區共退耕還濕5639.5畝,七星河濕地保護與修復成效尤為顯著。
在生態修復區實施了水系連通工程,改善了水域環境。七星河保護區通過在濕地全域深水區、淺水區、漫灘區等不同水域進行建設及連通,打造魚類洄游通道,使得濕地魚類數量整體上得到有效恢復,鳥類食物資源得到充分補充。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障鳥類食源,七星河自然保護區建立了萬畝良田示范基地,種植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并禁止使用種子包衣、病蟲害防治藥品等危害較大的化肥農藥,加強科學監管,為大批候鳥提供了充足、安全的食源。同時,七星河自然保護區打造了5座鳥類生境恢復島嶼,用以恢復本地植物,為鳥類提供繁衍、休憩的安全優質生存環境。自然環境的改善,吸引來大量鳥類在此覓食停歇。
濕地里的生命新章(李洪卓 攝)
隨著管理手段的不斷創新,該保護區的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在外圍邊界處設立界碑、界樁500余個,進一步明確了保護區邊界,嚴格區分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分界線,有效提升了管護工作巡護調查的規范性和高效性。該保護區購置了巡護車、巡護船、無人機等巡護設施,改變原有的人力巡護方式,構建了“水陸空”三位一體巡護管理模式,提升了巡護頻率及質量,對重點區域、重點位置,特別是敏感位置實行實時監控,真正做到勤監測、早發現、嚴控制。每年春秋兩季,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還會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破壞保護區野生動物資源及其棲息環境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用法治力量推動濕地保護法律法規落地生根。
生態觀測站(康勇軍 攝)
為調動周邊社區居民參與濕地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構建了一套農業與生態相結合的新型發展模式。該保護區通過綠色發展培訓、社區共建共管、農業技術推廣等多種途徑,推動周邊社區經濟發展,助力農戶增產增收。同時,為最大限度地保護濕地資源,七星河保護區聘請國家級農業推廣專家和省級生態農業專家,為當地農民做農業種植技能培訓,走進田間地頭解決農業生產和濕地保護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推動實現當地農業生產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有關專家表示,七星河濕地發展模式正是科學保護自然資源、實現生態服務價值的有力實踐,生動詮釋了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兩個“國之大者”之間的依存關系。
現如今,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成為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周邊居民的共識。每當迎來世界濕地日、黑龍江濕地日等重要節日,七星河保護區都會精心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頁、懸掛條幅、擺放展板、發放濕地保護法普法手冊等方式,向公眾生動講解濕地功能與保護意義。該保護區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擴大宣傳覆蓋面,帶領觀眾“云”游濕地,解鎖生態密碼。這些宣傳方式不僅有效提升了公眾濕地保護意識,更全面展示了保護區在退耕還濕、候鳥保護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營造了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濕地保護的良好氛圍。
黃昏濕地,水鳥翔集(謝建國 攝)
隨著生態修復工作的穩步推進和保護力度的持續增強,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濕地生態系統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濕地內所有生物尤其是鳥類有了更加安全、更加舒適的棲息繁衍空間。
落日余暉霞滿天(謝建國 攝)
據統計,七星河國際重要濕地每年有近40萬只鳥類停留和棲息,其中不乏丹頂鶴、白枕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寶清是“中國白琵鷺之鄉”,白琵鷺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其繁殖地選擇似乎偏愛七星河濕地,營巢最多的一年多達300巢,成鳥和幼鳥集群總量1000余只,占全球野生白琵鷺總量的4%以上。更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的不斷加強,近兩年七星河保護區科研監測發現,中華攀雀、紅頭潛鴨、丑鴨、鵲鴨等珍稀物種也在逐漸增多。原本不在七星河濕地繁育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國家二級保護鳥類鴻雁和大天鵝也紛紛選擇在這里筑巢安家,繁衍生息。生物種群的向好發展態勢,不僅標志著保護區生態環境的歷史性蝶變,更增強了保護區科學管理的內生動力。
鶴舞七星河(謝建國 攝)
每年進入候鳥繁殖育雛的高峰期,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專門組建鳥類監測小組,密切關注鳥類的繁殖和生活狀況,從科學管理上為鳥類繁育提供安全保障。有關負責人表示,保護區將繼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科學推進各項保護措施,加大科研和管護投入,積極開展生態教育和研學活動,提高公眾對濕地生態保護和鳥類保護的認識,全力守護祖國北方的生態安全屏障,譜寫七星河濕地乃至北大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篇章。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