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活山權 激活林區 謀活利民
——江西深化集體林改繪就提質興業利民新畫卷
2023年,江西被列為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以來,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林改四問”,按照鞏固主體林改“三定”成果、做好“三活”文章的總思路,在全國率先建立“五級林長抓林改、多支隊伍齊上陣、兩大行動抓落實”的“林長 林改”工作機制,形成了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等10多項全國首創經驗做法。
堅持以“三權分置”為牽引,放活山權
改革之前,家庭承包期將近,經營主體心里沒底,資本不敢進山入林。集體林地“一家三五畝、一山七八主”的林權碎片化,“巴掌山”難以成為“規模林”。江西始終以深化集體林地“三權分置”為突破口來破題,做到“三率先一首創”。
在全國率先開展延包試點,讓林農吃下長效“定心丸”。在廣昌縣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創新“八步工作法”,穩步推動延包登記齊步走,確保集體林地承包權長期穩定。全省共完成合同簽訂873.74萬畝,占全省應延包面積的74.4%,廣昌縣集體林地延包成功入選全國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
在全國率先建立林權管理服務系統和林權數據庫,創新“落大宗發小證”“三維指界”“收益權量化到戶”等舉措,妥善化解林權歷史遺留問題44.56萬宗。
在全國率先實施適度規模經營省級財政獎補政策,鼓勵支持通過入股、合作、托管、互換等形式流轉林地經營權,推動林地適度規模經營。全省培育林業規模經營主體5988個,流轉集體林地3100萬畝,占全省林地的20%。余江區的“八村聯建 收儲林地經營權”和瑞昌市的“村級托管 流轉”成效明顯。
同時,在全國首創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制度,成為全國較為成熟的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典型。 這一制度把林下經濟、林業碳匯、森林康養等非木質化利用收益權,以及林地入股、托管、合作的收益權量化到戶,納入林業經營收益權證登記范疇,讓林業經營可確權、可流轉、可交易、可融資。目前全省共頒發收益權證2301本、面積90.02萬畝,發放收益權質押貸款12.01億元,資溪、德興等88個縣出臺了《林業經營收益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
堅持以“放管有度”為保障,激活林區
改革之前,人工商品林采伐手續繁、耗時長,松材線蟲病除治投入大。公益林占比高,林農守著林子拿補貼不能生產經營。國有林場內生動力不足,對周邊集體林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鄉鎮林業站撤并后,林業基層“腿短人少”,服務林農能力弱化。針對這些問題,江西創新提供了一系列科學完備的“改革政策工具箱”。
落實優化林木采伐政策,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西省集體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諾制審批指南》《江西省林木采伐按面積審批指南》《江西省簡明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模板(2025版)》等文件。放活林木處置權,林業經營主體實現了自主確定采伐年限、自主確定采伐量、自主確定采伐方式,“林農的意愿、市場的需要”得到真正體現。2025年1—8月,全省集體林占限額發證采伐量為246萬立方米,同比增長9%。全省各地啟動編制簡明森林經營方案890余份,撫州市審批預防性除治松木59.65萬畝,資溪縣辦理直服用地審批54宗。
同時,通過全省林長制數字管理平臺和構建“林長 警長 檢察長 法院院長”聯動機制,持續壓實森林資源監管責任,確保了“放有溫度、管有尺度”。
在全國率先出臺《江西省優化調整公益林的指導意見(試行)》《江西省公益林合理經營利用工作指引(試行)》,在森林生態區位不重要、生態狀況不脆弱的公益林中,選擇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方便、水源豐富的林地調出公益林范圍,用于培育大徑材,發展林下經濟、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新業態,全省已優化調整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51.96萬畝。金溪等縣通過創新“以規定庫、以庫定用、以用定調”和“預調出庫、預使用庫”的“三定兩庫”模式,釋放出林業發展空間,喚醒了“沉睡”的青山。
創新國有林場聯農帶農機制,安遠縣的“場村共建”和崇義縣的“國有林場 民營林場”等聯營共建模式,示范帶動集體林經營發展,全省累計帶動集體林參與國有林場聯營面積達910萬畝。萬載、湘東等20個縣創新出臺國有林場差異化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激發了國有林場內生動力。
在改革中,鼓勵各地以鄉鎮為片區設立林業服務中心、林業工作崗,解決基層林業管理服務弱化等問題。目前,全省共有70個縣單獨或分片區組建林業服務中心、30個縣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明確專人專崗承擔林業服務工作,初步形成覆蓋全省的林業基層服務體系,打通了服務林農“最后一公里”。
堅持以“產業興旺”為抓手,謀活利民
改革之前,林業產業大而不強,“樣樣有、樣樣小”,缺龍頭、缺鏈條。林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門檻高,生態產品存在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四難”問題。江西創新構建“3 N”現代化林業產業體系,以油茶、毛竹、林下經濟三大產業為重點,根據各地林業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特點,同步發展木竹加工、家具制造、香精香料、森林旅游等N個特色產業,推動集體林業大縣發展“一縣一業一品”。
全省已啟動建設油茶、木竹加工、森林食品、家具制造、香精香料等特色產業園35個,森林可持續經營產業示范帶67條,發展油茶林面積1693萬畝、竹林面積1765萬畝、林下經濟面積3979萬畝,全省林業總產值達7130億元,同比增長9.7%。2024年,林業為林農帶來可支配收入3031元,同比增長5.6%,老百姓“天天有事做、月月有收入”。林業已經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山區群眾邁向共同富裕的綠色引擎。
健全林銀、林保協同機制,創新林下經濟、林業碳匯、森林康養、公益林、天然林等收益權質押貸款,和油茶、中藥材、林業碳匯、古樹名木保險等“一行一品”綠色金融產品,讓林業產業進入了“保險箱”。目前,全省累計發放林權貸款393.72億元、余額206.11億元,公益林、商品林、油茶和中藥材保險投保面積1.4億畝、保額1255.87億元。在全國率先建立林權收儲擔保運營機制和獎補政策,籌措林權收儲資金12.9億元,收儲碎片化林權155.42萬畝。設立擔保保證金2億元,落實代償收儲擔保貸款10.69億元。吉水縣創新推出獨具特色的“百?!は懔腺J”,貸款資金達2.45億元。
創新開展CCER造林碳匯項目開發和林業碳中和試點,樂安、南康等10個縣的256.54萬噸CCER造林碳匯項目在全國平臺公示,武寧、崇義等4個縣開發的1.69萬噸地方公益性林業碳匯在贛林碳抵消平臺登記。依托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在全省34個縣創建了林業生態產品縣、鄉“交易場景”,全省累計交易額達150億元。滿目的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成為金山銀山。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