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林間自然孕育的珍饈,正通過標準化生產、國際化質量監測,跨越重洋,走上世界各地消費者的餐桌,推動我國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
林下經濟生機勃勃
特色產品香飄海外
林下經濟是提振消費、推動“兩山”轉化、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截至目前,我國林下經濟年產值約1萬億元,帶動數千萬林農增收致富。值得關注的是,物美質優的林下特色產品不僅熱銷國內市場,更是走出國門,飄香海外。
秋初的大興安嶺,林海乍黃還綠,山野飄香。赤芍、金蓮花、藍莓、松子、蘑菇等林產品迎來了收獲的季節。在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中,工人們正在采收珍貴的偃松子。這些松子經過晾曬烘干、破殼加工后,將發往大連、青島、梅河口等地,最終走向國際市場。
得益于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我國各地的林下產品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在湖北鶴峰縣,82萬畝野生箬葉林和5000余畝種植基地構成了全國最大的箬葉產區之一。
清晨5點,湖北鶴峰縣海拔1200米的箬竹林里,村民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們仔細挑選著葉面寬大、色澤青翠的優質箬葉,這些葉子即將漂洋過海,出現在日本、韓國和新西蘭的超市貨架上。截至2024年,鶴峰縣箬葉產量達2.1萬噸、產值超5.1億元,出口量1000噸、創匯3500萬元。
質量監測嚴格把關
生產溯源同向發力
隨著林產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安全問題成為關鍵。國家林草局每年組織開展2000余批次國家級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指導地方林草部門開展7萬余批次省級監測,并逐步建立食用林產品質量溯源體系。2024年,首次針對枸杞、竹筍等食用林產品開展質量安全專項風險評估工作,確保守住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2024年,新疆精河枸杞叩開國際市場大門,遠銷印尼、巴西、意大利等國家。精河縣黨委主導成立農牧投公司和村隊合作社,對枸杞種植基地實行“六統一”管理方式:統一規劃、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管理、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收購銷售,從源頭上打造綠色安全的枸杞產品。枸杞種植中所使用的農資也統一使用中歐互認名單中規定的高質量產品,同時符合國家標準和歐盟標準。
近幾年,數字技術的應用為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在吉林省通化醫藥高新區,林下山參溯源體系實現了從林間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溯源體系涵蓋種植基地土壤檢測、電子圍欄建設、采挖過程視頻采集、專用箱封裝、運輸軌跡跟蹤、加工全程影像記錄、成品檢測、包裝賦碼及物流銷售,各環節數據最終匯集成每件產品唯一的“數字身份證”。
只有完整通過所有環節驗證的林下山參,才能獲得“溯源碼”。消費者通過掃碼,可直觀查看從種植到送達的全流程信息,真正實現透明消費。
科技賦能標準先行
全力守護舌尖安全
近年來,各地政府和企業紛紛加強食用林產品科技投入,確保產品符合國家標準,達到國際標準要求。
國家衛健委、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近年來經過多次修訂。2019年版農藥殘留限量數量首次超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要求,2021年版更是涵蓋了564種農藥在376種(類)食品中10092項殘留限量,數量上已達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要求的2倍。
2023年起,國家林草局全面推動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一個統籌三個全覆蓋”,要求到2025年,監測覆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主要食用林產品有限量要求的全部農藥殘留指標,織密食用林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
黑龍江省為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發布了34項質量標準,經專家組審議認定系列團體標準兼具科學性與實操性,精準對標同類國際先進標準中指標參數,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截至目前,黑龍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品牌陣營已擴展到129戶企業的307款產品。
隨著國內外市場對森林食品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林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監測和國際化運營共同塑造著中國森林食品產業新格局。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