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公布的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傳來喜訊:我國森林資源發展保護呈現良好態勢,森林覆蓋率提前兩年實現20%的目標。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我國向全世界莊嚴承諾,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
森林覆蓋率由8.6%提高到20.36% 長期以來,我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愛綠播綠行動,形成了全民植綠護綠的良好局面。自1981年開始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9年來累計植樹538.5億株,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成效最明顯的植樹運動。從2007年起,在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全球十億棵樹運動”中,我國每年人均植樹2株以上、植樹26億株,為實現這項運動的目標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了“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創建森林城市等“身邊增綠”行動,推進城鄉綠化,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由1981年的10.1%提高到35.29%。 “過去一刮風,黃土望不到邊,嘴里、耳朵里全是沙子。”這幾天,河北省臨城縣大風降溫,黑城鄉李家韓村村民趙換祥感慨道:“同樣是大風天氣,現在干凈多了!這得感謝退耕還林好政策。” 10年前我國開始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投資規模最大的生態工程,實施10年使全國有林地面積和森林總蓄積量分別增長15.4%和10%以上。近年來,我國投入巨資相繼實施了一批重點生態工程,使重點治理地區生態狀況整體趨向好轉、局部明顯改善。其中防沙治沙工程覆蓋我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全國土地沙化由20世紀90年代末期年均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新世紀初年均縮減1283平方公里,實現了歷史性逆轉;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實施10年來對全國森林資源增長的貢獻率達43%以上。 依靠人民群眾,大工程帶動大發展,近五年我國每年完成營造林面積都在8000萬畝左右,使我國人工林保存總面積達到9.3億畝,居世界首位。 要建設,也要保護。多年來,我國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森林資源持續保持“(增)長大于消(耗)”的態勢,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與上次清查相比,森林蓄積量凈增11.23億立方米,林地轉為非林地面積減少17.7%。我國相繼開展了“綠盾”、“春雷”、“綠劍”、“候鳥”、“飛鷹”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 積極發展,嚴格保護,雙管齊下,我國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雙增長”。到2008年,全國森林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0.828億公頃增加到1.95億公頃,森林蓄積由90.28億立方米增加到137.2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8.6%提高到20.36%。 科技進步對林業發展貢獻率達39.1%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全面實施科教興林戰略,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林業科技研發體系、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體系,林業生產效率、林農素質、產品附加值和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目前科技進步對林業發展的貢獻率達39.1%。 先后啟動了一大批重大林業科研項目,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林業科技成果,為解決林業生產建設中帶有全局性、基礎性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近年來實施的一批“973”科研項目以及林業“863”計劃研究,獲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到2008年底,我國林業取得各類科技成果約1.6萬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240項。其中“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廣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顯著提高了苗木成活率、質量和抗性。 當前,各地發展林業熱情高漲,如何滿足廣大林農對林業科技的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加強林業科技推廣,特別是通過建立各級各類科技推廣示范區(點),通過組織“科技下鄉”、“科技為林改服務”和“科技趕大集” 等活動,舉辦技術培訓和專題講座等,滿足了廣大林農和基層生產單位的技術需求。一些地方積極推廣果樹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擴大發展經濟林 ,成為農民增收的“綠色銀行”。新疆若羌縣大力發展紅棗,全縣農牧民人均紅棗收入超過10000元,占純收入的近80%。 六成集體林地確權到戶 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提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地積極探索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2009年召開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全面部署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目前,已確權的林地面積達到15.14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59.42%,核發林權證的林地面積達11.36億畝。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均山均林到戶,廣大林農“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成為我國林業建設的骨干力量,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數據顯示,目前新增人工林面積中個體經營的占71.4%;成為山林真正主人的廣大林農,積極謀求“以林致富”,林改后,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長。林改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真正實現了“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 近年來,積極探索國有林區和國有林場改革,促進了國有林業發展,保障了林區民生與和諧穩定。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和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率先啟動,吉林、龍江、內蒙古、大興安嶺等四大森林工業集團,剝離了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實行內部政企分開、資源管理和生產經營分開、森工企業重組改造。目前,許多省市都在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改革。 |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