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依然多風,沙卻已波瀾不驚??v橫交錯的草方格牢牢鎖住流沙,耐旱植物扎根沙地筑起綠色屏障。
克什克騰旗地處渾善達克、科爾沁兩大沙地接合部,是京津地區的重要水源地。全旗沙化土地面積915萬畝,其中渾善達克沙地866萬畝。
作為赤峰市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區,克什克騰旗開出政府主導、央企助力、多元資本投入、群眾參與、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共贏的治沙良方,逐漸闖出一條治沙又致富的綠色發展新路。
在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召開之際,記者走進克什克騰旗渾善達克沙地治理項目區進行探訪,記錄綠進沙退、人沙和諧的生動實踐。
莝草山項目區治理后(孫鵬 攝)
“治沙我們有能力”
站在經棚鎮白土井子村的高崗上眺望,云杉組成的林帶隨沙丘連綿起伏,整齊劃一的網格沙障連接成片,沙棘、苜蓿等兼具生態、經濟價值的鄉土樹種、草種頑強生長著。
“2024年,這里還是光禿禿一片,草啊、樹呀都是稀罕物。”克什克騰旗林草局副局長王明達告訴記者,白土井子村所在的莝草山沙區,是渾善達克沙地重度沙化集中區,總面積12.65萬畝,是克什克騰旗沙地治理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2024年5月,克什克騰旗啟動莝草山沙區綜合治理工程。在實際工期不足3個月的時間里,超前完成兩年建設工期的治沙任務,工程成為全區第一個完工的“三北”工程六期項目。
“加速度”的背后是一系列治沙舉措的合力之功。
“我們針對不同沙地類型‘量身定制’治理方案,通過‘喬灌草結合 工程固沙’的立體綜合治理模式,形成了‘喬木防護林、沙障小方格、灌草覆蓋’三重防沙網?!蓖趺鬟_介紹。
為降低治沙成本,克什克騰旗強化就地取材,選用沙地云杉、檸條、冰草、羊草等鄉土耐旱品種,并充分運用平茬撫育等現行政策,優先利用本地黃柳、河柳作為沙障原料。
科技創新則是克什克騰旗制勝沙場的利器?!拔覀冏灾餮邪l了沙障開溝機,機械作業效率約是人工效率的4倍?!蓖趺鬟_介紹,克什克騰旗擴大機械治沙覆蓋面,使用草種飛播機、草種播撒機等機械裝備,并拓展固沙劑、RTK(實時動態載波相位差分技術)等技術應用。
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克什克騰旗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方法。2024年,全旗累計投入5.42億元,治理沙地89.5萬畝。
“治沙我們有底氣”
在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現場,曾經裸露的沙丘重披新綠,13種治沙模式試驗地錯落分布。
“該項目是蒙東地區首個央企參與的防沙治沙工程,總投資3.37億元,規劃治理沙地面積36.3萬畝?!比龒{三北防護林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竇玉明介紹,項目實施過程中,公司發揮央企資源整合優勢,協調落實資金和人、材、機等資源,并采取劃片包區、專人專責網格化管理模式,開發三北建設管理系統平臺,提升項目管理效率。
2024年,項目完成治理任務9.31萬畝。2026年項目完成后,可實現森林覆蓋率提高2.44個百分點,林草覆蓋率提高5.36個百分點,沙化土地治理率提高6.51個百分點。
治沙非一時一人之事。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是克什克騰旗打贏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底氣。
克什克騰旗積極尋求與企業、社會組織合作,通過政企合作、公益造林等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治沙。同時,大力推廣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模式,調動農牧民參與治沙的積極性。
“克什克騰旗規定項目總投資的10%用于‘以工代賑’治沙,農牧民自愿就近參與治沙。”王明達介紹,目前,全旗累計投入資金1100余萬元,采取“以工代賑”模式治理沙地約3.8萬畝,帶動3000余名農牧民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在管護方面,同樣需要凝心聚力??耸部蓑v旗組織沙區蘇木(鄉鎮)與荒沙承包戶簽訂管護協議。莝草山沙區涉及的3個蘇木(鎮)、5個嘎查(村)、3個施工企業、21名護林護草員、479戶農牧戶簽訂了五方共管協議,攜手鞏固治沙成果。
“治沙我們有干勁”
見到白土井子村村民郝艷杰時,他腳上穿著一雙黑色布鞋?!霸谝郧翱刹桓疫@么穿,村子周圍全是沙地,必須得穿到腳踝的高幫鞋?!背D瓯甲咴谥紊骋痪€,郝艷杰曬得皮膚黝黑。
“剛開始真的太難了,每天頂著風沙挖坑種樹,有時狂風驟起,剛栽下的樹苗就被沙子掩埋,或被大風連根拔起,只能不停補種?!被叵脒^往,他連連搖頭。
“雖然辛苦,但大家都憋著一股勁,不把沙治好不罷休?!闭驹谝慌缘慕浥镦偢辨傞L安永興接過話茬,“治沙改變了村莊的面貌,也改變了村民的精神風貌,越來越多村民自發參與到治沙中來?!?/p>
隨著一株株大果沙棘苗的落地生根,風沙少了,村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治沙給我們創造了不少掙錢的機會,插沙障、做圍欄、運樹苗、補播、管護……大家能干啥就干啥,每天都有可觀的收入。”郝艷杰興奮地告訴記者,2024年他參與治沙2個多月,就掙了3萬余元。3年后,大果沙棘進入盛果期,靠著發展沙棘產業,收入還能再漲漲。
治沙,也要治窮。克什克騰旗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充分挖掘項目建設和管護等環節用工潛力,并構建“建設、管理、經營”一體化治沙模式,統籌發展沙生經濟林、灌木飼料等特色產業,使農牧民真正成為治沙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王明達介紹,克什克騰旗到2030年,預計實現沙地人工種草371.5萬畝,全旗大小畜飼草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種植大果沙棘15萬畝,沙棘產量達到7500噸,年經濟效益實現4500萬元。
4月,克什克騰旗全面打響今年的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計劃投入7.8億元,年內完成113.88萬畝沙地治理。
“心里踏實,干勁更足。”郝艷杰說他今年已經參與治沙3個多月,現在沒事就來莝草山這邊轉轉,不遠處沙地里的格桑花都是他種的。
治沙路上,格桑花盛放,美好生態、幸福生活的圖景正在沙地深處徐徐鋪展。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