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是鐫刻著歲月痕跡的“活化石”,是承載著地域記憶的“綠色瑰寶”。在南粵大地,從百年古榕到千年荔枝,從成片紅錐到珍稀銀葉樹,它們不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態資源。
近年來,廣東省扎實推進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推動古樹名木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省8.5萬余株古樹名木、907處古樹群得到有效保護,不僅讓“綠色活化石”煥發新生機,更讓鄉愁記憶有了具象化載體,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成為解碼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密鑰”。
構建全鏈條保護管理體系
自2023 年《中共廣東省委關于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決定》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列為六大行動之一以來,廣東以法治化、規范化為核心,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全方位織密古樹名木“保護網”。
積極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制度建設。新修訂的《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增設古樹名木保護專章,在《廣東省綠化委員會印發關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指導意見》中首次提出對古樹群和古果樹進行保護管理,對經濟樹種古樹合理利用。
進一步細化古樹名木保護目標與路徑。印發《廣東省林業局關于加強古樹名木管護工作的通知》《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方案(2023—2035年)》等文件,全面提高古樹名木管理水平。2025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臺后,廣東積極推進《廣東省古樹名木認定和保護管理辦法》編制工作,并印發通知指導各級依法依規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
各地還結合地域特色推出“定制化”舉措。目前,全省21個地級市均已頒布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或規定。其中,茂名出臺全國首部針對古荔枝樹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茂名市古荔枝樹保護條例》,對古荔枝樹實行分級保護;廣州、深圳、中山等地在“多規合一”平臺建立古樹名木核查應用;潮州為全市登記在冊的1890多株古樹全面投保,保額達730萬元。
創新公眾參與模式
廣東省通過創新參與模式,加強宣傳引導,讓保護古樹成為全民共識,形成“人人護綠、人人愛綠”的良好氛圍。2024年,廣東推出古樹認捐認養模式,綠美廣東古樹認捐項目在綠美廣東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該項目選取全省21個地市的83760棵古樹,募集資金定向用于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縣鎮村綠化、古樹養護等。截至目前,認捐金額已達2795萬元,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為規范認捐認養工作,廣東多地印發古樹認捐認養工作方案和倡議書,明確認養申請程序、期限、費用標準、權利義務及資金管理細則,呼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古樹名木保護,認捐熱潮在全省持續升溫。其中,茂名市認捐者達6437人次,荔枝古樹因承載“荔鄉”情懷最受青睞;廣州市以3200人次位列其后,榕樹古樹因“榕樹頭”文化承載街坊記憶,認捐熱情最高。一株株鄉土古樹,正被越來越多市民主動守護。
科學精細化守護
廣東以提質為核心目標,將古樹名木保護從基礎管護向科學精細化守護升級。出臺管理辦法或規定,開展資源普查,加強實時動態管理,推進重要古樹名木視頻監控和保護工程建設。同時,強化古樹群保護,對瀕危古樹名木及時搶救復壯,為古樹名木購買保險,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探索打造古樹公園和古樹鄉村,全方位為古樹健康保駕護航。
實施動態化信息監管。廣東為全省851株一級古樹和名木安裝視頻監控,實現24小時全天候精準監控和可追溯保護。此外,全省8.5萬余株古樹名木已全部建立電子圖文檔案,實現“一樹一碼”“一張圖”信息動態化管理。廣東省古樹名木管理系統持續升級,為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加大搶救復壯力度。廣東推廣利用PiCUS-3彈性波樹木斷層畫像診斷儀、根系掃描雷達、激光雷達、無人機等先進設備開展古樹名木健康監測和保護工作,為古樹名木打造“一樹一策”方案。兩年來,全省共搶救復壯古樹名木6744株,云浮市郁南縣1200余年的“天下第一樟”、韶關市仁化縣百年紅錐群等瀕危古樹,都經科學診療后枝繁葉茂,煥發新生。
打造惠民新景觀
廣東省在推進古樹名木保護過程中,圍繞服務群眾宗旨,探索保護 利用融合模式,讓古樹名木成為惠民利民的寶貴資源。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古樹公園。按照《廣東古樹公園建設指引》要求,廣東以保護古樹及其自然生境為核心,結合古村落、古建筑、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兼具生態、景觀、宣教、休閑功能的古樹公園。中山市五桂山桂南村的香樟公園里,香樟古樹綠蔭如蓋,為市民撐起一方避暑清涼;深圳壩光銀葉樹濕地公園依托世界罕見的銀葉樹古樹群,成為全國唯一入選“最美古樹群”的紅樹林濕地;肇慶懷集結合古村落保護打造紅錐王古樹公園,1300多年的紅錐樹直插云霄,挺拔樹形盡顯蓬勃生命力。昔日臟亂環境變身網紅景點,讓古樹公園成為城鄉居民休閑游憩的“綠色客廳”。截至目前,廣東已建成綠美古樹鄉村106個、古樹公園210個,古樹保護的惠民成效持續顯現。
挖掘古樹背后的文化內涵。韓愈栽下的木樨古樹,讓清遠市陽山縣挖掘出很多韓愈與陽山的故事;廣州市增城區何仙姑家廟旁的千年古藤,展現出道教文化的綿延不絕和厚重底蘊。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廣東以古樹為“紐帶”,將古樹保護與提升城鄉宜居環境、促進生態旅游等相融合,合理利用古樹名木資源,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發展產業綜合體帶動富民。江門新會小鳥天堂的百年古榕,因巴金《鳥的天堂》聞名遐邇,當地保護古榕生態,打造濕地公園,再現“萬鳥齊飛”景象,成為自然教育與文化旅游融合的典范;茂名高州市將根子鎮貢園與柏橋講堂、中國荔枝博覽館、紅荔閣等景區串聯,打造“南粵紅綠徑”;灘底貢園結合“綠美庭院”建設,創新“古樹 綠美庭院 美食、民宿、手工坊”等新業態,帶動周邊百姓致富。
因地制宜發展古樹鄉村旅游?;葜莶┝_縣柏塘鎮高橋村依托300畝古欖園和208棵古欖樹打造打欖節、音樂節、露營節等活動,設計非遺特色旅游線路,組織采茶品茶文化活動,每年接待外來游客超10萬人次;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鎮下寨村的“霞寨古榕”,由3株百年榕樹合抱生長,當地對其進行修繕,打造支撐樹干的獨特景觀及休憩場所,吸引眾多游客和繪畫、攝影愛好者。
如今,廣東的古樹名木正以獨特的魅力,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