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美風光入畫來,南粵山河展新顏。萬物繁茂的6月,行走在嶺南大地,生態“底色”鋪陳出發展“綠色”,一呼一吸間便可感知城市脈動。
近年來,廣東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奏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時代樂章。
廣東海洋生產總值連續29年居全國第一
海洋孕育著極為豐富的物種資源,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關乎建設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發布的《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廣東海洋經濟總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2023年,廣東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的貢獻率達11%,拉動地區經濟名義增長0.6個百分點。據初步核算,2023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為18778.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3.8%,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8.9%。
一年以來,廣東不斷優化海洋開發利用,提升經略海洋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疏近拓遠的海上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充分激發海洋“聚寶盆”潛能,有序布局海洋新質生產力,做強做優做大現代化海洋牧場、海上風電、高端海工裝備、綠色石化等海洋產業,海上糧倉、海上礦山、海上藥庫、海上油田建設成效顯著;制定海岸線保護整治修復實施方案,開展海岸線保護整治專項行動,突出守護好“國寶”紅樹林,打造“綠美廣東”海洋樣板。
在廣東海洋經濟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的同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加快推進,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營造紅樹林約2656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約2010公頃。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以及江門臺山、湛江雷州、徐聞、惠州惠東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加快建設。全省7個海島入選國家級“和美海島”,占全國入選總數的1/5。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2.3%,為近二十年來最好水平。
向海而興,向新而行。借助海洋資源稟賦,廣東正匯聚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力,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能。
廣東連續24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支撐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作為經濟大省,廣東以全國1.9%的土地面積承載著全國8.9%的人口和10.9%的經濟總量。近年來,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全面推行田長制,組織編制出臺省級耕地保護專項規劃,開創性大規模實施墾造水田45萬畝,連續24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連續3年實現耕地凈增加,每年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任務,節約集約用地水平持續位居全國前列,有力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廣東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構建省、市、縣、鎮、村、村小組“5+1”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機制,搭建全省統一的耕地保護“田長制”信息監管平臺,層層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主體責任,推動耕地保護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實現從靜態的被動保護向動態的主動監管的轉變。
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上,廣東持續多點發力,在耕地占補平衡管理、耕地集中連片整治、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等方面實現了由良轉好、由好轉優的多項轉變。廣東省通過集中連片整治耕地,穩妥推進恢復和補充耕地,從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耕地凈增加,累計凈流入超過24萬畝,實現全省耕地從連續多年凈流出向凈流入的轉變。
此外,廣東省還積極完善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建立健全“三位一體”耕地保護補償激勵機制,通過提升普惠性資金補償力度、健全耕地保護考核激勵機制、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跨區域調劑補償機制等方式,激活耕地保護發展動能。
廣東省正以“田長制”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握指成拳,“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的耕地保護藍圖成為現實,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