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巴黎/杭州9月21日電 專訪|中國生物圈保護區日益體現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愿景——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秘書長阿布雷烏
新華社記者羅毓 紀航
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在中國杭州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MAB)秘書長安東尼奧·阿布雷烏在大會開幕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的生物圈保護區日益體現出“人與生物圈計劃”愿景的核心:讓人與自然共生共榮。中國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在國際社會分享推廣。
“人與生物圈計劃”是教科文組織于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大型科學計劃。該計劃提出一種新型自然保護理念,即設立生物圈保護區,把保護區及周邊地區人民的生活改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與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找出一條既能保護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又能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中國有34個自然保護地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保護區網絡的規模位居世界前列,展現了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顯著承諾。因此,在中國舉辦大會不僅是對中國成就的認可,也凸顯了亞太地區的重要性——這里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同時面臨緊迫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卑⒉祭诪跽f。
被列入34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之一的天目山-清涼峰保護區就位于杭州。
“天目山-清涼峰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實際上展示了中國在修復和保護生態系統的同時如何改善當地民生,并在保護、科研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這正是教科文組織在全球倡導的方向。在這里,我們找到了一個良好范例,并通過全球網絡與其他生物圈保護區開展交流與推廣?!卑⒉祭诪跽f。
他認為,數字技術讓我們從“被動保護”邁向“預測性、前瞻性”的生態系統管理,而中國在生物圈保護區工作中應用先進技術擁有豐富經驗?,F在,借助中國的引領與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更主動、更有能力地管理生態系統。
阿布雷烏表示,即將召開的大會將加大對亞太及其他地區“人與生物圈計劃”區域網絡的支持,并將成為強化南南合作的一個里程碑。中國將有機會為青年科學家、管理者等舉辦培訓項目;在生態修復、氣候適應、智慧農業、可持續旅游等領域開展試點項目;并為青年參與搭建平臺,包括創新實驗室、交流項目與獎學金等。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