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長制為抓手扎實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正為廣東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即日起,廣東林業聯合南方+推出《林長說綠美》專欄,邀請多個地市第一林長分享本地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做法,亮出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任務表”“路線圖”。本期帶來湛江市第一林長的報道。
紅樹林上鷺鳥翩飛,“綠色版圖”不斷擴大,在湛江,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圖景正愈發清晰起來。近日,湛江市委書記、市第一林長劉紅兵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省吹響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號角后,湛江自我加壓,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實施綠美湛江“七大行動”,凝心聚力建設“紅樹林之城”。立足紅樹林資源優勢,湛江將緊扣全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機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高標準編制規劃
紅樹林有林面積逆勢增4000多畝
問:湛江自然資源本底有什么特點?
劉紅兵:湛江三面臨海,林業特色明顯。全市土地面積約1.33萬平方公里,擁有2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海岸線總長2023.6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長達1243.7公里。湛江擁有長500多公里、面積約20萬畝的沿海防護林帶;桉樹林面積33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桉樹豐產林基地;紅樹林面積6398.3公頃,占全省紅樹林面積60.1%,全國紅樹林面積23.7%,擁有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問:歷年來,湛江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形成了什么特色做法?
劉紅兵:歷年來,湛江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民生事項、民心工程強力推進,推動實施了新一輪綠化大行動、雷州半島生態修復等
文明建設工程,先后獲得全國綠化達標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中國十大低碳生態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生態城市等10多項榮譽稱號。湛江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做法:夯實保護機制基礎。抓緊制定實施《湛江市紅樹林資源保護條例》,目前已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建議,為全面加強紅樹林資源保護提供法律保障。高標準編制實施《湛江市紅樹林保護修復規劃(2021—2025年)》,依法逐步清退自然保護地內的養殖塘等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因地制宜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持續加強和改進紅樹林保護管理工作。大力推進營造修復。通過營造補植和生態系統修復,湛江紅樹林保護區有林面積逆勢增加了4000多畝,紅樹林生態功能逐步提升,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被國際濕地專家稱為“世界濕地恢復的成功范例”;以霞山區觀海長廊紅樹林濕地建設為主題的湛江灣(北部)海岸帶綜合整治及修復項目獲得兩年一度的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的“十大范例提名”第一名。提升科技支撐能力。揭牌成立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嶺南師范學院紅樹林研究院,成功舉辦“湛江市紅樹林科學論壇”“中國(湛江)紅樹林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高端論壇”。以《湛江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為基礎的全國首個《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已于4月初發布,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碳普惠交易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強化資金保障支持。湛江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正式成立,出臺《關于金融支持湛江建設“紅樹林之城”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湛江市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行動實施方案》,舉辦“低碳助發展 綠色向未來”政銀企融資對接會,發起“碳路湛江”公益計劃,加強公益性資金籌集。
迅速部署動員
“七大行動”建設綠美半島
問:湛江將如何落實“六大行動”?
劉紅兵:我省吹響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號角后,湛江迅速出臺了《湛江市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行動方案》,成立了綠美湛江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綠美湛江生態建設動員部署會,會上,市級與縣級簽訂了《綠美湛江生態建設行動目標責任書》,我作為湛江市第一林長簽發了今年第1號林長令《關于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令》,為綠美湛江生態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湛江立足自然資源稟賦,在綠美廣東“六大行動”基礎上自我加壓、守正創新,增加了“建設紅樹林之城”這項行動,組成了深入推進綠美湛江“七大行動”,全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半島,這既契合中央、省委精神,又突出了湛江工作亮點。
接下來,湛江將深入實施綠美湛江生態建設“七大行動”,預計到2027年底,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7.61萬畝、森林撫育提升2.73萬畝;到2035年,全市完成林分優化提升32.38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0.28萬畝,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顯著增強。一是聚焦“綠起來”,大力實施“增綠”工程,在保存量、擴增量、提質量上下功夫,不斷擴大“綠色版圖”。二是聚焦“美起來”,精細化雕琢城市微景觀,特色化建設綠美新鄉村,品質化打造綠色風景線,共同描繪綠美畫卷。三是聚焦“興起來”,堅持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持續提升綠美湛江的經濟效益,著力增強綠美湛江的社會效益,深入挖掘綠美湛江的文化價值,走綠色低碳富民利民生態文明之路。四是聚焦“管起來”,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強林業主管部門隊伍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造林綠化機制、強化資源保護監管等治理措施,提升綠美湛江生態建設的治理水平。
問: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湛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條件?
劉紅兵:近年來,湛江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加快雷州半島生態修復,不斷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推動綠色成為湛江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我們將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紅樹林等生態資源,深入推進綠美湛江生態建設,推動生態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優勢,展現因“綠”而美、因“綠”而興、因“綠”而富的嶄新圖景。
問:湛江在“用綠”方面有什么好的措施做法?
劉紅兵:近年來,湛江在“用綠”方面堅持先試先行:一是探索把紅樹林變成“金樹林”。2021年6月,“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碳減排量轉讓協議簽署,這標志著中國首個“藍碳”項目交易完成。以《湛江紅樹林碳匯碳普惠方法學》為基礎,推動出臺了《廣東省紅樹林碳普惠方法學》,解決了紅樹林碳增匯的量化和變現兩大難題,推動了紅樹林碳增匯市場化、價值化。二是探索兌換用地指標支持發展。我省建立紅樹林造林獎勵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池”激勵政策,對參與紅樹林營造修復的單位或者企業進行傾斜。截至目前,湛江已完成營造紅樹林面積832.72公頃,將在雷州沿岸和徐聞東北海域各創建一個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以獲得更多土地指標獎勵,保障重大項目用地指標。三是千方百計增強綠美湛江的綜合效益。大力打造廉江紅橙、荔枝、覃斗芒果、油茶、沉香等經濟林基地,大力培育湛江雞、香水檸檬、紅樹林果等林下經濟,著力提高林產品質量與效益。深入挖掘森林生態文化內涵,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森林+”健康、體育、教育、文化、露營等森林旅游新業態,開發一批具有湛江特色的森林旅游路線和森林康養基地。高水平制作推出一批紅樹林主題文創產品,加快構建以“湛江紅樹林”為代表的特色生態文化傳播體系,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湛江故事。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