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機關工作出成績的核心能力體系研究
——基于十種關鍵能力的理論與實踐探索
機關工作是黨和國家治理體系的中樞樞紐,承擔著制定政策、落實部署、服務群眾、統籌協調的重要職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新時代新征程,機關工作面臨形勢更復雜、任務更艱巨、群眾期待更高的新挑戰,對干部能力素質提出了系統性要求。從實踐來看,機關工作要出成績、見實效,關鍵在于構建以“十種核心能力”為支撐的能力體系——眼觀六路的洞察力、去偽存真的鑒別力、能參善斷的謀劃力、登高望遠的預判力、雷厲風行的執行力、臨危不亂的應變力、查漏補缺的反思力、合理規劃的統籌力、虛懷若谷的合作力、與時俱進的創新力。這十種能力既是機關干部履職盡責的“基本功”,也是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需從理論內涵、實踐要求和協同機制三個維度深入探析,為新時代機關能力建設提供路徑指引。
一、機關工作十種核心能力的內涵與實踐要求
(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洞察力:把握規律的“千里眼”“順風耳”
洞察力是機關工作的“第一感知力”,要求干部具備敏銳的觀察、捕捉和分析能力,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把握本質、從政策導向中找準方向、從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其核心是“見微知著”:既要關注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上情”,也要掌握群眾急難愁盼的“下情”;既要跟蹤行業發展趨勢的“外情”,也要洞悉工作推進中的“內情”。實踐中,需堅持“三看”:看政治方向,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看矛盾本質,透過表象抓住問題關鍵;看群眾需求,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例如,在政策制定前,需通過調研走訪、數據分析、輿情監測等方式,全面掌握各方信息,確保政策“接地氣、能落地”。
(二)去偽存真、剝繭抽絲的鑒別力:明辨是非的“過濾網”“透視鏡”
鑒別力是機關工作的“基礎判斷力”,要求干部具備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嚴謹的邏輯分析能力,善于辨別信息真偽、區分主次矛盾、權衡利弊得失。其核心是“實事求是”:面對海量信息,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避免被虛假數據誤導;面對多元訴求,要分清合理與不合理、當前與長遠,防止“一刀切”;面對復雜問題,要辨明主流與支流、現象與本質,避免“一葉障目”。實踐中,需強化“三性”:增強政治鑒別力,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提升專業鑒別力,用專業知識破解技術難題;保持價值鑒別力,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例如,在督查檢查中,既要核查報表數據,更要深入現場核驗,防止“數字造假”“材料包裝”。
(三)能參善斷、統籌兼顧的謀劃力:科學決策的“導航儀”“設計師”
謀劃力是機關工作的“戰略規劃力”,要求干部具備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善于在戰略層面謀劃方向、在戰術層面制定方案、在操作層面明確路徑。其核心是“統籌兼顧”:既要立足當前,解決具體問題,也要著眼長遠,服務發展大局;既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破,也要兼顧次要矛盾,防止顧此失彼;既要體現政策剛性,也要考慮執行彈性。實踐中,需做到“三謀”:謀全局,把工作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中定位;謀長遠,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規劃方案;謀細節,確保每個環節“無縫銜接”。例如,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需統籌發展與安全、效率與公平、發展與環保,確保規劃既“高大上”又“能落地”。
(四)登高望遠、未雨綢繆的預判力:防范風險的“預警器”“防火墻”
預判力是機關工作的“前瞻洞察力”,要求干部具備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善于分析趨勢、研判風險、把握機遇。其核心是“有備無患”:既要“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預判潛在風險點;也要“危中尋機、化危為機”,捕捉發展新機遇。實踐中,需強化“三預”:預判趨勢,通過數據分析、經驗總結把握事物發展規律;預警風險,建立風險臺賬和應急預案;預備方案,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備選策略。例如,在疫情防控中,需根據病毒變異趨勢、傳播特點,提前儲備物資、優化流程,避免“臨陣磨槍”。
(五)雷厲風行、勢如破竹的執行力:落地見效的“推進器”“施工隊”
執行力是機關工作的“核心驅動力”,要求干部具備“馬上就辦”的擔當和“一抓到底”的韌勁,善于把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行動、把目標任務落實為實際成效。其核心是“真抓實干”:既要“聞令而動”,不拖延、不推諉;也要“干則必成”,高標準、嚴要求;更要“跟蹤問效”,防止“半截子工程”。實踐中,需踐行“三辦”:辦就辦好,杜絕“差不多”心態;快速辦結,壓縮流程時限;閉環督辦,建立“部署-落實-反饋-整改”全鏈條機制。例如,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用實際行動提升群眾滿意度。
(六)臨危不亂、處置有序的應變力:應對挑戰的“解壓閥”“調節器”
應變力是機關工作的“應急處置力”,要求干部具備冷靜的心態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善于在突發狀況中穩住局面、在復雜矛盾中找到突破口。其核心是“處變不驚”:面對突發事件,要第一時間響應,防止事態擴大;面對矛盾沖突,要依法依規處置,兼顧法理情;面對輿論危機,要及時發聲引導,掌握主動權。實踐中,需做到“三快”:快速研判,準確把握事件性質和影響;快速決策,果斷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協同,聯動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例如,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情況時,需啟動應急預案,統籌救援、安撫、保障等工作,確?!懊Χ粊y、有序高效”。
(七)查漏補缺、錦上添花的反思力:自我提升的“加油站”“修正器”
反思力是機關工作的“持續改進力”,要求干部具備自我審視的意識和總結提升的能力,善于從成功中提煉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從反饋中優化方法。其核心是“精益求精”:既要“回頭看”,復盤工作全過程,查找漏洞;也要“向前看”,明確改進方向,提升質效;更要“舉一反三”,把經驗轉化為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實踐中,需堅持“三查”:查問題根源,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查流程短板,優化工作機制;查能力弱項,針對性加強學習。例如,在一項工作完成后,需召開總結會,既肯定成績,更剖析不足,形成“問題清單-整改措施-責任到人-限時辦結”的改進閉環。
(八)合理規劃、主次分明的統籌力:高效推進的“調度室”“指揮棒”
統籌力是機關工作的“資源整合力”,要求干部具備系統思維和全局觀念,善于合理分配時間、調配資源、安排任務,確保各項工作“忙而有序、繁而不亂”。其核心是“主次分明”:既要“抓大放小”,聚焦重點任務集中突破;也要“彈好鋼琴”,兼顧常規工作不掉隊;更要“優化配置”,實現人力、物力、財力效益最大化。實踐中,需做到“三抓”:抓重點,圍繞中心工作集中發力;抓節點,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抓協同,加強部門聯動和上下銜接。例如,在年度工作中,需區分“核心任務、重點任務、常規任務”,合理分配精力,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九)虛懷若谷、善當配角的合作力:團結共事的“黏合劑”“潤滑劑”
合作力是機關工作的“團隊凝聚力”,要求干部具備大局意識和協作精神,善于尊重他人、包容差異、補臺補位,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工作合力。其核心是“甘當配角”:在團隊中,既要“能挑大梁”,也要“愿做綠葉”;在協作中,既要“主動擔當”,也要“尊重他人”;在分歧時,既要“堅持原則”,也要“求同存異”。實踐中,需強化“三心”:平常心對待分工,不挑肥揀瘦;包容心對待差異,不固執己見;責任心對待協作,不推諉扯皮。例如,在跨部門協作中,需樹立“一盤棋”思想,主動溝通、積極配合,共同推動任務完成。
(十)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創新力:改革發展的“發動機”“加速器”
創新力是機關工作的“時代驅動力”,要求干部具備開拓思維和突破勇氣,善于打破路徑依賴、探索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其核心是“守正創新”:既要堅守黨的領導、人民立場等“正道”,也要在工作理念、方式、機制上“求新”;既要借鑒先進經驗,也要結合實際“首創”;既要鼓勵“微創新”,也要推動“系統性變革”。實踐中,需做到“三破”:破思維定勢,用新理念指導新實踐;破路徑依賴,用新方法破解老問題;破制度障礙,用新機制激發新活力。例如,在數字化轉型中,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政務服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二、十種能力的協同聯動是機關工作能力體系的整體性
十種能力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機關工作的“能力閉環”。從邏輯關系看,可分為“三大鏈條”:
決策鏈 :以“洞察力-鑒別力-謀劃力-預判力”為核心,解決“干什么、怎么干、往哪干”的方向問題。洞察力提供信息基礎,鑒別力確保判斷準確,謀劃力制定行動方案,預判力規避潛在風險,共同構成科學決策的前提。
落實鏈 :以“執行力-應變力-反思力”為核心,解決“干得實、干得穩、干得好”的效果問題。執行力推動決策落地,應變力應對執行中的突發狀況,反思力促進持續改進,形成“執行-反饋-提升”的循環。
保障鏈 :以“統籌力-合作力-創新力”為核心,解決“資源夠、合力強、動力足”的支撐問題。統籌力優化資源配置,合作力凝聚團隊力量,創新力激發內生動力,為決策和落實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大鏈條環環相扣、協同發力,共同推動機關工作從“決策”到“落實”再到“提升”的全流程高效運轉,是機關干部履職盡責的“能力坐標系”。
三、新時代機關干部能力建設的實踐路徑
提升十種能力,需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從理論武裝、實踐鍛煉、制度保障三個維度協同推進。
(一)強化理論武裝,筑牢能力根基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黨章黨規、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同時,加強經濟、法律、科技、管理等專業知識學習,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做到“既懂政治又懂業務、既懂政策又懂實踐”。
(二)深化實踐鍛煉,在急難險重中“增本領”
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把實踐作為提升能力的“練兵場”。有計劃地安排干部參與重大任務、重點項目、基層治理、應急處置等工作,在直面矛盾、解決問題中錘煉洞察力、執行力、應變力;鼓勵干部到基層一線“墩墩苗”,在服務群眾中增強鑒別力、合作力;支持干部參與改革創新項目,在探索實踐中提升謀劃力、創新力。
(三)完善制度保障,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
建立系統化培養機制,將十種能力納入干部教育培訓體系,開設專題課程、案例教學、情景模擬等培訓;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把能力提升情況作為干部考核、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樹立“以能力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導向;優化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干部大膽探索創新,為敢于擔當者撐腰鼓勁,營造“想作為、敢作為、善作為”的良好氛圍。
機關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機關干部的能力,直接決定治理效能的高低。十種核心能力是新時代機關干部的“必修課”,既是履職之基,也是成長之道。唯有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加強能力建設,以“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提升工作質效,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作者:湖北十八里長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黨委組織委員、辦公室主任 王兆平)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