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縣發展退耕還林后續產業的具體做法
媒體:龍源期刊網 作者:安英專業號:齊天
2010/2/16 8:19:31
普定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偏西,于2000 年開始啟動退耕還林( 還草)工程,2002 年正式全面鋪開,截止到2005 年,共實施退耕還林0.87 萬hm2。為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確?!?退得下、還得上、穩定住、不返彈、能致富”,解決退耕農戶的長遠生計問題,我縣在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同時,不忘積極發展后續產業。
1 發展思路
確定退耕還林與農村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思路,提出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把生態建設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緊圍繞“ 生態、經濟并重的產業代替傳統產業發展,以經濟效益為中心”這一突破口,正確處理“ 國家要生態、地方要發展、農民要增收”三者之間的關系,探索不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下的退耕還林治理模式、合理配置樹種,在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產業,實現生態增效、經濟增收的“ 雙贏”目標。
2 確定品種
通過規劃設計種植一些經濟效益快,適宜本地生長發育的樹種( 如金銀花、茶葉、苦丁茶等),發展中藥材基地。雞場坡鄉采取“ 林茶”、“ 林藥”等方式,以金銀花為主,苦丁茶、茶葉聯合建設基地,既控制了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又促進了金銀花、茶葉的健康發展,增加廣大退耕農戶的經濟收入;化處鎮采取“ 林藥”結合,大力發展以銀杏為主的集藥材、用材為一體的栽植模式,基地規模達340hm2,貴州大學已投入資金進行銀杏葉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