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綠,就是要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適地適樹、適時適法,種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沙棗樹曾是寧夏“地域符號”之一,具有不畏風寒、逆風防沙等特質,擁有長遠栽培史,但隨著近年來城市綠化對樹種選擇的更新迭代,加之鄉土樹種養護成本高、病蟲害管理難、經濟價值低等各種因素影響,沙棗樹在寧夏種植和分布的面積逐漸萎縮。
5月,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帶隊赴浙江省考察學習之際,到安吉縣了解當地關停礦山和工廠修復環境取得的成功經驗,受到“西溪模式”的啟發要求開展適地適樹情況調研,深入掌握我區沙棗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情況,挖掘種植沙棗樹的獨特潛力。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中衛市政協積極部署和行動,圍繞我區沙棗樹種植情況廣泛開展調研,邀請林業專家深入協商議政,分享沙棗樹栽植歷史、生物學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適地適樹種植沙棗樹提出有價值、可操作的科學建議。
適地適樹恢復種植 講好“沙棗樹故事”
20世紀90年代以前,沙棗樹在寧夏廣泛種植,被人們稱為“桂香柳”“香柳”“銀柳”,其作為一種鄉土樹種,在一代代寧夏人的回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人們越來越難找到沙棗樹的“身影”,這一樹種緣何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中?
5月下旬,中衛市政協主席楊文生帶隊,到中衛市騰格里沙漠邊緣林場、工業園區林地等區域開展調研,深入走訪,全面摸排。
調研組驅車駛入騰格里沙漠腹地直至邊緣地帶,一片片沙棗樹林緩緩映入眼簾,猶如一道道綠色“屏障”。“中衛市現有沙棗樹22.1萬余株,集中連片的主要集中在這里以及中衛工業園區道路兩側、金沙島景區內部,中寧縣、海原縣的沙棗樹零星分布于公園、村莊周圍?!闭{研組詳細了解沙棗樹分布及管護情況。
生長在林地里的沙棗樹。(資料圖)
針對沙棗樹逐年“退化”現狀,中衛市政協邀請林業相關專家研究分析?!伴L期以來,中衛地區沙棗樹一直以生態林和自然生長狀態下存在,沒有作為產業發展培育?!薄坝捎谑袌鲂枨蟛淮?,群眾育苗積極性不高,本地沙棗苗十分稀有,增加了種植成本?!薄吧硹棙潆m然耐旱,但在地下水位低于4米時,則生長不良甚至枯萎,需要灌溉補水?!薄瓕<医M“剝洋蔥式”的分析,找到了包括綜合經濟價值較低、栽植管護成本較高、沙棗木虱易發難防等導致沙棗樹種植面積萎縮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但當地老百姓對沙棗樹的感情很深,已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符號,應予以保護留存,避免逐年萎縮消減,甚至消失殆盡。”調研組呼吁,將沙棗樹培育納入全區林草發展規劃和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規劃,在苗木培育、樹種引進等方面予以考慮,適度進行布局,對現有集中連片的、已存活多年的沙棗樹加強管護,防止其自然死亡或遭到破壞。
“抗干旱”“耐鹽堿”“抗風沙”,當把樹的這些品格具象化,產生豐富的文化內涵,沙棗樹變成了一種無形的精神財富,最具代表的是我區高校、科研院所曾以“沙棗樹精神”作為辦學和工作理念,激勵莘莘學子和科研人員埋頭苦干、投身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中。
沙棗樹花開,香氣四溢。(資料圖)
為充分研究沙棗樹種植在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特色產業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積極行動,5月29日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相關專家到興慶區月牙湖鄉、平羅縣天河灣國家濕地公園展開調研。
興慶區月牙湖鄉治沙林場黨支部書記兼副場長劉洪海從1991年開始到林場工作,駐守林場超過30年?!斑^去主要的造林樹種就是沙棗樹,面對人少風沙大的氣候條件,成片栽種、枝葉茂密的沙棗林成為銀川市東大門生態環境的守護林,擋住了風沙侵襲?!彼f,當地群眾見證了沙棗林對防風固沙的積極作用,對沙棗樹堅韌品格贊譽頗高、感情深厚。
“沙棗樹能夠抵御惡劣環境,是優良的鄉土樹種,應予以保護留存?!薄吧硹棙涑休d著許多記憶,應在苗木培育、樹種引進等方面予以考慮?!睂嵉卣{研中,委員們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立足寧夏實際,希望開展沙棗樹適度保護性栽植培育,將沙棗樹培育納入全區林草發展規劃和城市園林綠化發展規劃,適度進行布局,結合文創旅游產業發展,挖掘沙棗歷史文化底蘊,講好沙棗故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以旅游觀光為主要目的的沙棗園,讓“鄉愁”成為“景點”。
探索產業化發展路徑 讓“沙漠寶樹”綠樹成蔭
讓鄉土樹種“回歸”并非簡單對“種”與“不種”的討論和考量,需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操作方案。
自治區政協在調研中廣泛聽取民聲,邀請多名林業專家參與調研、座談交流,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通過用研究成果“說話”,為高質量協商建言提供支撐和依據。
沙棗花蜜。(資料圖)
“沙棗大致分布在北緯34°以北,以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帶為分布中心,我國較大面積的人工沙棗林主要在甘肅、新疆、寧夏等地。從適應性看,沙棗樹在造林中具有能夠適應和改良鹽堿地、固碳潛力較強等優點,其在黃土丘陵區、中部干旱區臺地和風沙地等大部分地區都能種植?!弊灾螀^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許浩介紹了沙棗林適地適樹情況。
據我區林業資源統計,目前寧夏的沙棗林或以沙棗樹種為優勢樹種的沙棗種植面積27848畝,相較于20世紀90年代時的37500畝有明顯縮減,寧夏從大面積造林栽樹,到“精細化”配綠布局,沙棗樹經歷了從“唱主角”到“當好配角”的轉變。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沙棗樹與楊樹、柳樹、榆樹共同組成了我區造林‘當家’樹種的四大‘家族’,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一些優新樹種替代鄉土樹種進入綠化范圍,寧夏沙棗樹慢慢變成了配置樹種,以往栽種一部分作為景觀留存被保護起來,新栽的多分布于高速公路或山路兩側寬幅林帶,與大喬木樹種搭配共同構成了高低相間、參差錯落的別致景觀?!弊灾螀^林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黃澤云說。
深層次分析沙棗樹減少的原因,委員們認為與沒有產業基礎、難以發揮經濟效益有關。對照新疆大果沙棗發展的產業優勢,提出只有在沙棗樹上充分掘“寶”,讓樹有價值,才能覓得推動持續發展的“良方”。
“沙棗樹木是做木制品的上好原料?!薄吧硹椈燮焚|優良?!薄吧硹椏勺龉贰⒁掖?,樹膠可入藥。”圍繞探索產業化發展路徑,中衛市政協和自治區政協委員建議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加強沙棗生理生態特性、化學成分分離鑒定、優良種質資源選育等方面的研究,做好技術儲備,尋找產業發展路徑。
今年,寧夏林業技術推廣總站立項,由寧夏仁存渡護岸林場實施了新疆大沙棗引種項目,自新疆引進6000株新疆大沙棗優新品種,進行觀察實驗,研究在我區的適應性和性狀特征。
成熟的沙棗。(資料圖)
針對發展沙棗產業,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在與委員們協商交流中提到,要認識到隨著我區“六特”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用水、用地等面臨的新形勢,充分考慮在加強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資金、土地等全要素投入保障,做好產業農業保險,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種植戶受益,從全局高度謀劃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政協充分調動委員和專家學者力量,通過組織開展深入走訪調研,為寧夏沙棗樹栽種與保護建言資政、出謀劃策,為讓寧夏地區處處見到沙棗樹、聞到沙棗香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