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制造業高地,工業碳減排形勢尤為嚴峻。
“工業領域碳排放占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8%至69%,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所在?!?/p>
由第一財經舉辦的2025零碳峰會8月29日在上海舉辦,在該峰會現場,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范霽紅如是表示。
范霽紅稱,工業部門作為碳排放的最大來源,減碳路徑尤為艱難。在工業碳排放結構中,直接排放占比約62%,而外購熱力和電力產生的間接排放占比38%。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工業供熱所導致的碳排放占據了全國總排放量的約50%,這凸顯出工業供熱系統低碳轉型的緊迫性和戰略意義。
從用能結構看,工業燃燒及工藝過程排放構成了碳排放的主體。根據2022年數據,為獲取熱能和電能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達66.2億噸,占工業總排放的83%,其中現場直接燃燒貢獻49.7億噸。如果把外購熱力對應的排放納入計算,工業供熱相關碳排放總量約達58億噸。這一數據表明,推動工業供熱系統脫碳將成為實現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核心舉措。
“長三角地區作為我國制造業高地,工業碳減排形勢尤為嚴峻。”據范霽紅介紹,長三角地區的工業園區數量共19378家,占全國29.24%,該區域以全國4%的國土面積,承載了25%的工業產量,工業園區數量更占全國的29%。
長三角地區碳排放重點行業包括鋼鐵、化工、電力熱力生產、紡織、造紙和建材等,推進區域供熱系統低碳化轉型,對于長三角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示范意義。
范霽紅表示,基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各省市碳達峰行動目標及行業專家的預測模型分析,如果實現區域供熱系統低碳化轉型,預計到2030年可減少區域碳排放約1.2億噸/年,為全國提供關鍵示范經驗。
在技術替代路徑方面,需基于成熟可行、成本可控的原則設計轉型方案。
據范霽紅分析,通過對比獨立工業熱系統與熱電聯產模式的碳強度可以看出,現有燃煤鍋爐供熱碳排放強度約為熱電聯產的1.6至1.8倍,燃氣鍋爐略低于燃煤熱電聯產,而電鍋爐因當前電力結構問題其碳強度顯著偏高。低溫工業熱泵在現有電力碳強度下已優于燃煤熱電聯產,隨著綠電比例提升,高溫熱泵亦將顯現更優減排效益。生物質鍋爐及工業余熱回收技術則代表著當前最低的碳排放強度,應予以充分重視。
“盡管各類低碳技術已有長足發展,其適用范圍仍存在顯著差異。”范霽紅認為,熱泵技術目前主要適用于100°C以下的低溫場景,高溫熱泵也僅可覆蓋至120°C,無法滿足許多工業過程對高品質蒸汽的需求。余熱利用同樣集中于200°C以下的熱能回收。
因而,范霽紅表示,在高溫供熱領域,電鍋爐和生物質鍋爐仍是重要選項,前者減排效果依賴于電力系統綠色轉型進程,后者則受限于生物質資源總量和供應半徑約束。
范霽紅還提出,實現工業供熱全面零碳目標,需多技術路徑協同并進。一方面,應擴大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力爭從目前的28%~29%提高至50%以上,通過提升綠電比重降低電熱生產的碳強度;另一方面,必須大力發展綠色燃料替代技術,推動現有燃煤、燃氣鍋爐及內燃機設備逐步轉向使用綠氫、綠氨、綠醇等綠色合成燃料,從而從根本上解決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碳排放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我國工業鍋爐總規模達35.2億千瓦,相當于全國電力裝機總量,如此龐大的存量設施決定了轉型過程需秉持漸進式策略。
“短期內應積極推廣電鍋爐、余熱利用及熱泵應用,中長期需依靠綠色燃料技術突破和大規模替代。唯有通過綠電比例提升與綠色燃料替代的雙輪驅動,最終才能實現工業供熱系統的零碳目標。”范霽紅認為,轉型過程雖面臨巨大挑戰,但也是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綠色技術產業的重要機遇。長三角地區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高地,應率先探索工業供熱零碳化路徑,為全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和系統性解決方案。
責編:陳姍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