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深入挖掘本土資源,以自然資源和科研成果科普化的方式,在搭建基礎、探索方向、拓展成效等方面發力,亮點課程精彩紛呈,不斷創新活動形式,持續擴大受眾群體,帶領公眾探索和學習自然,形成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相融合的“鼎湖山模式”。
聚焦資源優勢,打造課程體系
鼎湖山保護區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中外重要的科研基地。在開發自然教育課程內容上,鼎湖山保護區著重聚焦本土資源,貼近實際生活,講述生態故事和實現環境保護。如《森林碳儲量和個人碳排放》是基于中國科學院重點野外臺站(鼎湖山站)“碳專項”的科研成果進行設計,向學生普及“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講述全球氣候變化的潛在威脅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鼎湖山保護區秉承科學教育與自然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建有“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的課程培養體系,并將現有課程進行總結,對標中小學課標出版了首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系列叢書——《鼎湖山探究式自然教育課程(初級版)》。該書不僅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了具體的自然教育思路和課程案例,并反哺孵化“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課程品牌,不斷擴大影響力,深化品牌效應。
“小小科學家成長之路”培養對象為周邊的中小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模式讓他們一步步成長為保護區的小小科學家志愿者。該系列課程每年吸引成近千名學生參與,受眾反饋良好。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專業人才隊伍
鼎湖山保護區注重深化基地平臺作用,不斷完善各類基礎建設,目前建有自然教育中心、展覽室、互動式科教設施等硬件設施,建有兩條自然教育探索徑,并配套相應的學生學習手冊,讓各類自然教育活動呈現更好的效果。
鼎湖山保護區還堅持穩步推進自然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逐漸形成了以專業隊伍為主、科學家和志愿隊伍為輔的框架。當前,鼎湖山保護區現有4名專業從事自然教育工作的人員,擁有支持自然教育工作的中國科學院科學家團隊和志愿者隊伍。志愿者隊伍自2020年起建立后,每年都有上百名社會或大學生群體報名加入,是聯結鼎湖山保護區和公眾的橋梁之一,有效促進公眾教育和社會發展。
線上線下結合,突破地域時空局限
為了讓更多人受益于自然教育發展成果,鼎湖山保護區的自然教育活動逐漸形成了“請進來、走出去和在線上”的開展方式。線上包含舉辦不定期公益課、發表科普文章、建立交流群等,線下通過到學校、社區和相關機構定期開展公益教育活動、科普進校園等推動自然教育“走出去”。通過以上方式,鼎湖山保護區自然教育突破了地域時空的局限,每年讓近萬名中小學生“看見”鼎湖山,充分彰顯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社會功能和價值,為促進廣東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廣東省林業局供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