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斷山脈褶皺深處,曾作為國家深度貧困縣典型代表的涼山州美姑縣,九成山地構成脫貧路上難以逾越的天塹。然而,歷經脫貧攻堅戰的勝利洗禮,這片古老的土地經歷深刻嬗變。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時代命題下,一幅依托綠水青山的產業賦能畫卷正徐徐展開。
科技賦能,推動點綠成金
晨霧中的美姑縣灑庫鄉,殘疾農戶阿爾克主鉆進自家后院的大棚。不到20平方米的空間里,1000個菌棒整齊排列,淡粉色的貴妃木耳如花朵舒展?!懊刻祀S時關注大棚溫濕度和耳片彈性,精確澆水和通風,雖然管理有點復雜,但收入比種玉米、土豆高多了!”今年5月試種至今,這批“省林草局送來的金疙瘩”已采收四茬,預計將為他家帶來超2萬元收入。
去年12月,在省林草局產業處(旅游中心)支持下,駐村工作隊遠赴省食用菌所什邡基地調研高附加值新品種——貴妃木耳。在研判認為理論可行的基礎上,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立項開展引種試驗、派出專家全程指導,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出資向農戶捐贈試種菌包、開展自然教育,不僅在大地上播下生態致富的種子,也在村民心中培育“兩山”理論的萌芽。
同樣得到科技支撐的,還有龍門鄉即將落地的羊肚菌產業幫扶基地,這背后源自去年一場成功的科技攻關——駐村工作隊聯合鄉政府試種羊肚菌獲豐收?!拔覀儚钠贩N篩選、種植技術一點一滴突破?!瘪v村工作隊員彭天祥指著手中的技術手冊說,“現在,最好的菌種由林科院提供,田間管護交給愿意學的農戶?!彼麚P了揚手冊,“馬上還要組織現場培訓,手把手教大家!”
而在海拔更高的龍門鄉瓦古覺村,一個全新的產業——肉兔標準化養殖場正拔地而起,將激活全村363戶增收希望。
“過去,這里主要種玉米、土豆,畝產不高,冬日土地閑置?!贝鍟浖獱柵N鹘榻B。如今,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專家帶來“種養循環”技術:指導村民利用冬閑田種植飼草,再混合當地玉米秸稈加工成高營養的顆粒飼料,專供種兔繁育。兔糞經干濕分離后,富含養分的干糞可出售;尿液則進入化糞池發酵。這些自產的有機肥料,既能直接還田肥沃土地,又能遠銷云南、西昌等地,為村民再添一筆收入。
駐村溫度,打通致富末梢?
深夜10點,卡哈村的盤山路上亮起車燈。駐村第一書記王峻潔的五菱宏光滿載470斤羊肉,在顛簸中駛向成都?!靶迈r羊肉耽擱不得!”六小時疾馳后,村民吉克拿到賣羊肉的6000元現金。一個月內,這輛“便民專線”運出120只土雞、2頭小牛,增收的3萬元讓12戶村民繳清了醫保。
再看灑庫鄉?!稗r戶只管種好耳子,市場不用操心?!睘爨l樂美社區第一書記尹程龍指著印有“樂美彝家”的包裝盒說,“成熟的木耳由公司統一收購、加工、貼牌,還有林草局‘以購代捐’,抖音、快手等平臺一起推,讓山里的鮮貨賣得更遠?!?/p>
視線轉向俄普村。土地碎片化、低保戶占比近三成的現實讓發展步履維艱。然而此刻,村委會馬路邊卻人頭攢動?!班l親們別愁,雞苗捐給大家!”駐村工作隊員吳從文指著籠里活蹦亂跳的巖鷹雞喊道。不僅如此,“我們還推行‘借羊還羊’,滾動致富!”村支書曲比拉布拍著厚厚的項目書,道出了門路: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協調養殖大戶,為有干勁但缺資金的脫貧戶提供繁育母羊與優質種公羊服務,啟動資金由村集體經濟先行墊付,待收效后再滾動投入,“美姑羊長得快、回報好,咱們就靠它‘造血’賺錢!”
走進三河村,田疇蔥翠,瓜果飄香。在這幅恬靜畫面背后,駐村第一書記張曦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連農帶農作用。面對空巢老人和殘疾家庭,他推動“以購代捐”,共計補短1.4萬元。對有智力障礙的脫貧戶瓦西古后“定制”產業套餐——發放雞苗40只、指導養豬8頭,并幫助打通銷路。
今年6月,張曦還邀請美姑融媒體記者前來挖掘長壽文化,推廣綠色果蔬品牌,為發展鄉村生態旅游鋪路。鏡頭里,九旬壽星安坐院壩,靜享暖陽;八旬老翁揮鋤田間,精神矍鑠,映照著綠水青山滋潤下的生命活力。他展望道:“未來樂西高速開通,這里就是涼山生態旅游第一站!”
綠色藍圖,繪就振興底色?
站在瓦候鄉山脊,駐村工作隊員許戈展開規劃圖:連綿山巒標注著黃柏與翠竹的套種區劃?!斑@里將崛起‘天府森林糧庫’!”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美姑縣林草局聯合編制,8000畝林藥竹基地通過立體套種實現“蓄水于山、藏糧于林”。
“黃柏固土制藥,竹筍鮮食加工,林下再種藥材,一畝地掙三份錢?!痹S戈介紹,預計帶動7000人次務工,增收超百萬,這不僅是對土地利用率的革命性提升,更是可持續生計的有力保障。
技術落地是成敗關鍵。為此,駐村工作隊計劃啟動“滴灌式”技術幫扶行動:整合省、州林草技術骨干力量,圍繞黃柏與翠竹的最佳套種模式、高效整地技術、精準水肥管控及病蟲害綠色防控體系,針對基地管理員和合作社骨干開展階梯式、周期性系統培訓。目標是培育一支“帶不走的鄉土技術專員隊伍”。
美姑的綠色轉型不止于此。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將以全面提高林草資源質量為核心,通過優化資源利用和強化生態轉化能力,著力構建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創新采用“龍頭企業 集體經濟 農戶”模式,推動林產品生產加工與生態旅游等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打造林業經濟新增長極。同時,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精準提升森林質量以增加碳儲量,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系統構建“蓄水于山、藏糧于林、搖錢于樹、固碳于木”的立體化發展格局,為“美麗涼山”建設貢獻林草力量。
從“借羊還羊”的滾動火種,到羊肚菌的遍地生金;從林下藥田的科技星火,到立體套種的綠色寶藏,省林草局的駐村干部正以“點綠成金”的智慧,在綠水青山間聚合產業燎原之勢,將科技之光遍灑層巒,讓生態紅利滋潤彝寨阡陌,鋪展出一幅青山作底、綠富同興的新畫卷。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