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牢牢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把自然生態和綠色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將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經濟“高價值”,一幅幅山水相融、產業興盛、美麗宜居的新時代畫卷徐徐鋪展。
龍里茶香村十里刺梨溝3A級旅游景區(李慶紅 攝)
護綠有方
黔南作為“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經過多年植綠護綠興綠,全州森林覆蓋率68.17%,“綠色家底”豐厚。如何守住這片綠?答案藏在四級林長制的創新實踐中。
多年來,黔南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構建起州、縣、鄉、村四級林長組織體系。森林資源管護區域以自然村寨為單元,結合生態區位,劃分管理網格2.8萬個,推進森林資源保護信息化、管理網格化、巡護全域化,形成在總林長領導下的部門協同、齊抓共管工作格局。2024年以來,全州3272名四級林長巡林9.7萬余次,推動解決森林防火、通報問題整改、涉林民生資金兌現等問題340余個,真正實現“樹有人種、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
護林員在森林里巡視(龍毅 攝)
同時,黔南大力實施“森林質量提升”行動,在擴量提質上見實效。整合衛星遙感監測、高位視頻監控、低位卡口視頻監控等,構建了“天空地一體化”森林保護立體監測網絡,在“技防”上下苦功夫,為守護黔南自然之美提供支撐;為推動全州濕地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州林業局等8家州直單位共同建立了《黔南州濕地保護協調工作機制》,明確了各部門濕地保護職能職責,形成統籌協調、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格局,共同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
2024年向上爭取項目311個、資金14.07億元,實施完成沅江源區、烏江流域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64.98萬畝,貴定縣成功納入2024年省級樹種結構調整提高森林質量試點。同時,加快推進獨山、三都國有林場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項目建設,高標準建設國儲林項目,打造省級示范基地1個,帶動全州206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3.7億元。以種苗培育管理為基礎,高產出保障造林綠化,新培育楠木、山桐子、香樟、楓香等珍貴鄉土樹種苗木合格苗5000萬株以上(包括保障性苗木160萬株),保障和支持各縣(市)造林綠化和產業發展。
借綠生金
綠水青山一頭連著“生態美”,一頭連著“百姓富”。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如何做好“兩山”轉化文章?
多年來,黔南秉承“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生態理念,在保護的前提下讓老百姓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增加收入,“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
曾經靠“砍樹賣錢”的貴定縣甘溪林場,通過“政府花錢買生態”政策,從生產銷售木材轉型為培育管護森林資源。如今,林海成為當地村民的“綠色存折”。通過“賣生態、賣風景、賣文化”,林子綠了、產業旺了、林區群眾生活好了。甘溪林場重獲生機,正是黔南發展多元化林下經濟模式的縮影。
依托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荔波培育了以森林觀光、體驗、研學、康養等為特色的一批“森林 ”旅游景區景點,綠色成為荔波旅游“流量密碼”,越來越多的游客在荔波暢享“森”呼吸、體驗“林”距離,當地群眾靠森林旅游捧上“金飯碗”;松林似海、溫暖多雨的獨山圍繞茯苓做“綠色文章”,積極推動中藥材種植“上山入林”,將廢木資源用于發展松茯苓產業,變廢為寶,滋養出品質上乘的茯苓品種。
荔波小七孔臥龍潭 資料圖
蘊藏在森林中的林下產品,成為黔南向“綠”而行的亮麗風景線。持續做強做優刺梨、油茶等特色產業,全州刺梨種植面積穩定在61.7萬畝,2024年以來累計完成刺梨基地提質增效11.7萬畝,油茶擴大種植和改培4.14萬畝。經過多年耕耘,黔南搭建起林下種植、林下養殖、采集加工、森林康養“四梁”與林藥、林菌、林禽(畜)、林蜂、林菜、林花、林茶、林康(旅)“八柱”。
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引下,黔南的綠水青山成為得天獨厚的優勢,綠色生態蝶變為綠色資本和綠色銀行,一系列“兩山”轉化通道不斷打通,“森林 ”讓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加速釋放,推動“含綠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
用綠享綠
一棵樹、一灣水、一片林,擁有什么樣的生態價值?值多少錢?
近年來,黔南積極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青山有價、綠水增值。
“荒山入股做股東,自家山上去打工,砍刺挖坑栽小樹,腰包鼓脹不再空?!边@是平塘縣場壩村村民常唱的一首山歌,真實地道出了當地村民用荒山入股做股東之后的心聲。
1998年,平塘縣牙舟鎮場壩村大寨組(原谷硐鄉場壩村大寨組)率先在平塘縣打響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第一槍,主動將集體所有非耕地與縣國有林場聯合建設股份制林場,在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促進林業發展提質增效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復制經驗。
在傳統產業基礎上,黔南州深挖森林資源價值潛力,大力推進碳匯建設。2024年4月,都勻市國有平浪林場獲得1張首批省級林業碳票,也是黔南首張省級林業碳票,做到了“不砍一棵樹、林場一樣能掙錢”。這是黔南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的一大成果。目前,全州獲批省級林業碳匯試點1個,獲批省級林業碳票3張,制發州林業碳票4張,林業碳票交易完成20筆,交易金額25萬余元。
針對涉案野生植物保管難、移交難、處置難等行政執法司法難點,黔南將司法力量注入生態保護,深化“林長 檢察長”跨部門互助協作機制,先行先試推動司法懲戒與生態保護無縫銜接,深入推進森林資源保護、涉案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工作,建立全國首個金毛狗蕨生態修復基地。
連綿的山、流淌的水、蔥蘢的樹……在黔南,高顏值的森林勾勒出綠意盎然的生態底色,綠色產業多點開花,點綠成金、借綠生金的圖景令人向往。
繪好“山水圖”、念好“草木經”、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兩山”高效轉化的生態長卷正在黔南大地鋪展。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