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dLuCpruTgAcwe8v18ou6bA
2025年上半年,楚雄彝族自治州積極探索“林下生金”的綠美共富之路,實現林下經濟產值68.67億元,同比增長34.3%。姚安“林下種花”模式得到省委王寧書記點贊,元謀“林業碳匯開發”模式入選全國2025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武定縣“林下養雞”模式被《經濟日報》宣傳報道,《楚雄州推進少雨干旱區林下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楚雄姚安林下種植花卉發展富民產業的實踐路徑》入選全省第一批林下經濟發展典型案例。
抓資源調查,解決“在哪發展”問題
對林地資源進行精準區劃,繪制出楚雄州林下經濟利用林地資源狀況“一張圖”,掌握林下經濟可以在哪發展。楚雄州林地面積3103.28萬畝,通過現地核查,適宜發展林下種植和養殖地塊6867個,面積212.73萬畝,其中:已經開發利用42.49萬畝,待開發利用170.24萬畝,近期可開發利用地塊1722個,面積94.74萬畝;適宜開展林下采集地塊面積2721.69萬畝;適宜發展森林景觀利用地塊面積1963.03萬畝。
抓改革深化,解決“如何發展”問題
有序推進國有林場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與科研院所合作建設木本油料科研實驗示范基地1062畝、建立松露科研基地437畝,以示范引領,提升集體林經營水平。盤活用好森林資源,推進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6宗,收益177.31萬元,林場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明顯增強。促進林權制度深化改革,探索推廣“保育促繁”和“包山育菌”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持續擦亮“世界野生菌王國”金字招牌。楚雄州推廣包山育菌253.5萬畝,野生菌總產值達86.6億元,同比增加近10億元,讓森林“資源”轉化為“資本”、讓“山更綠”和“民更富”。
抓政策出臺,解決“怎樣發展”問題
著力構建“2321”政策體系,印發了加快現代林草產業、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2個實施意見;出臺了林下經濟、食用菌、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3個三年行動方案;下發了2025年林下經濟工作計劃、關于支持雙柏縣建設茯苓大縣的若干措施2個配套文件;制定了楚雄州林業經營收益權登記管理辦法,指導各縣市科學、有序、規范、合理發展林下經濟。
抓主體培育,解決“誰來發展”問題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堅持招大引強與培優扶強相結合,認真分析林下經濟產業模式和業態產品發展情況,積極引進和大力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產業優勢強、發展有基礎的林下經濟經營主體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目前,楚雄州有林下經濟經營主體585戶,省級龍頭企業11家,為打造知名特色區域品牌和中國馳名商標奠定了基礎。
抓基地示范,解決“引領發展”問題
堅持“深化認識、加力推動,典型引路、示范帶動”,引導并要求各縣市在林下經濟分布較為集中的地方,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多樣態的林下經濟產業示范基地。目前,楚雄州共建成總面積8.8萬畝的林下經濟基地528個,其中示范基地103個。通過示范,切實讓群眾“學有標桿、干有樣板”,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林地資源,引領林下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抓聯農帶農,解決“為誰發展”問題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金融支撐、科技賦能”的思路,探索“龍頭企業 黨組織 合作社 科研機構 基地 農戶”組織體系,建立黨組織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農戶的聯農帶農“雙綁”機制模式。姚安縣按照“721”分配機制,15戶農戶戶均分紅1萬元以上;南華縣探索菌山承包“523”聯農帶農利益分配機制,實現“林權變股權,林農當股東,收益靠分紅”的新型經營模式,五街鎮開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僅承包山林一項就達141.9萬元,村民人均分紅3400元。
抓金融賦能,解決“錢從哪來”問題
制定出臺了云南首部林業經營收益權登記管理辦法,持續深化“三權分置”,拓展林地經營權權能,破解困擾林業經營主體林權量化難、融資難等問題。目前,武定縣頒發林下經濟經營收益權證37本,創新推出6筆“林下經濟經營收益權質押貸款”共215.5萬元;楚雄市發放經營權證8本,銀行授信額度達80萬元;姚安縣發放“林花貸”655萬元、支持14戶林下花卉種植戶和2家企業發展,率先探索林下花卉保險、投保首單“林花險”,形成全產業鏈保障體系。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