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日前,江蘇省林業局公布江蘇2025年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結果。江蘇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濕地保護站)站長姚志剛介紹,調查人員在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內陸湖泊等25個濕地區域236個調查位點開展同步調查。此次全省調查共記錄到水鳥82種518377只,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東方白鸛、丹頂鶴、青頭潛鴨、黑嘴鷗等4種1074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額雁、翻石鷸、斑頭秋沙鴨、小天鵝等13種22645只。
白琵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蒼鷺集群 攝于興化里下河國家濕地公園
全球有9條主要的候鳥國際遷徙路線,江蘇位于遷徙候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濕地資源支撐了豐富的鳥類生物多樣性,全省鳥類達482種,包括丹頂鶴、勺嘴鷸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30種,震旦雅雀、白琵鷺等國家二級保護鳥類93種。
東方白鸛(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攝于揚州寶應湖國家濕地公園
為不斷摸清江蘇越冬水鳥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今年1月初,省林業局組織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省林科院、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單位,建立了6支調查團隊12個調查小組,在全省沿江、沿海、重要內陸湖泊等25個濕地區域236個調查位點開展同步調查。
小天鵝(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攝于南京石臼湖
調查結果顯示,江蘇越冬水鳥以鸻(héng)形目和雁形目為主,其中鸻形目35種13萬多只、雁形目28種30多萬只;超過1萬只的水鳥有11種,依次為翹鼻麻鴨、斑嘴鴨、普通鸕鶿、綠頭鴨、黑腹濱鷸、紅嘴鷗、白骨頂、灰鸻、豆雁、羅紋鴨、反嘴鷸,其中翹鼻麻鴨數量達12萬多只。本次調查有16個監測單元記錄水鳥種類超20種,5個監測單元水鳥數量在1-2萬只,超過2萬只的監測單元由去年的2個增至7個。
江蘇濕地資源豐富,綜合來看,江蘇2025年越冬水鳥熱點區域主要有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泗洪洪澤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臺條子泥濕地、如東東凌濕地、連云港臨洪河口—興莊河口濕地等。
鴛鴦(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攝于淮安盱眙天泉湖
“這次摸底是繼2024年全國首次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后的第二次開展。”姚志剛介紹,2024、2025年全省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都是在國家林草局統一部署下開展,江蘇的監測區域、監測時間、技術方案、調查團隊都與去年基本保持一致,調查結果具有較好的可比性。“比較兩年調查結果,2025年種類增加了4種,個體總數量增加逾20萬只,翹鼻麻鴨、小天鵝、大杓鷸、斑頭秋沙鴨、西伯利亞銀鷗等53種水鳥數量比去年均有所增加?!?/p>
丹頂鶴(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攝于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通過持續監測,近年來發現珍稀瀕危鳥類在江蘇頻頻現身。例如,去冬今春,鹽城建湖里下河監測到1400余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小天鵝越冬;蘇州太湖監測到1200只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斑頭秋沙鴨,約占全球總數的4%;鹽城珍禽保護區越冬丹頂鶴數量達547只,較上年度增長7.6%,創近9年監測峰值。
黑頸??(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攝于蘇州太湖湖濱
姚志剛說,本次同步調查初步摸清了2025年江蘇越冬水鳥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為加強鳥類及其棲息地針對性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對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李蔚蔚校對:張靜超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