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臨海市林場經營總面積7.89萬畝,地處靈江、永安溪兩大水系源頭,是浙東沿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多年來,林場賡續艱苦奮斗綠荒山的精神、忠誠敬業守青山的使命、改革創新拓金山的闖勁,徹底告別“靠山吃山”的傳統發展模式,闖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并進的可持續發展新路。近20年來,林場始終錨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找準自身在國家生態安全格局中的戰略定位,堅持山綠是本底、業興在產業、林強靠科技、人富惠民生,持之以恒打造生態屏障和新型林場。
厚植生態本底 端穩發展“金飯碗”
綠水青山是林場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更是踐行“兩山”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底氣。回望發展歷程,臨海市林場的生態建設曾面臨諸多挑戰。
林場成立于1957年。建場初期,通過大規模造林,森林覆蓋率從最初的7.2%一度躍升至81.6%。然而,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因商品材采伐過度,森林資源增長一度停滯,森林覆蓋率由81.6%微增至84.3%,又回落至75.7%。同時,基礎設施落后、隊伍結構老化、林分質量下降,林場發展陷入“捧著金飯碗沒飯吃”的困境,難以擺脫“木頭財政”的依賴。
2005年,林場痛定思痛,果斷“斷舊路”,大幅削減商業采伐量,全力栽新綠,精心“提品質”。20年間,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6萬畝,實施森林撫育6.2萬畝,打造1200畝彩葉景觀林,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2343畝。森林資源得到顯著恢復與提升,森林覆蓋率攀升至95.16%,林木總蓄積量達42.44萬立方米。
賦能產業興林 激活綠色“聚寶盆”
守住生態本底是根基,實現價值轉化是關鍵。臨海市林場積極打造“林場先鋒”黨建品牌,推動“黨建 生態 產業”深度融合,實現了從生態守護者向價值轉化者的華麗轉身。
文旅融合強引擎。優質的森林生態資源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帶動體育旅游和民宿產業蓬勃發展。深挖括蒼山國家森林公園核心優勢,大力發展森林康養、山地運動。尤其是由林場提供核心賽道支持的“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已躍升為國內頂尖戶外賽事IP,單屆賽事直接拉動地方經濟消費超2000萬元,讓體育流量變現生態價值。
林下經濟固根基。開辟“以林養林”特色致富路,建成500畝高山生態茶園和現代茶廠,打造優質高山茶品牌。建設50畝林藥復合經營示范基地,仿野生種植黃精、三葉青等道地中藥材,打造“林下藥庫”。形成茶藥互補、長短結合的產業鏈,破解了“守青山”與“穩增收”的矛盾。
碳匯交易拓新局。打造省級林業碳匯示范基地,建成1500畝林業碳匯先行基地,高標準推進2287畝浙林碳匯項目,創新開展森林認證碳匯試點,系統總結高山脆弱區增匯固碳技術經驗,形成可復制的“臨海方案”。林場捐贈4871噸碳普惠減排量助力杭州亞運會碳中和,拓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途徑。
科技強林支撐 鍛造智慧“新引擎”
科技是林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臨海市林場徹底告別“刀耕火種”,昂首邁向機械為“手”、數據為“眼”、創新為“魂”的智慧林業新階段。
智慧賦能精準管控。投資222萬元建成“林業大腦”智慧平臺,集成防火預警、資源管護等17個功能模塊,布設14套高空攝像頭,覆蓋3個分場6個林區7個關鍵點位,配備8臺無人機及顯示終端,核心區監測覆蓋率高達70%,實現火情實時推送、迅速處置。
普及應用巡護軟件。為生態護林員配備巡護終端,通過分析護林軌跡掌握生態護林員的巡查范圍和力度,構建了“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動態監管體系,并將服務延伸至周邊集體林區。
科技助力攻克難關。聚焦松材線蟲病防治難題,聯合科研院所建成浙江省首個抗性馬尾松資源庫,開展抗性馬尾松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抗性鑒定。依托國家“科技創新2030-生物育種”專項,突破抗性無性系嫁接和繁育技術瓶頸,建成149畝抗性試驗林,為南方百萬畝松林重生提供“臨海種源”。引進栓皮櫟、楓香、烏桕等多類高抗逆景觀樹種,開展適應性栽培試驗,構建“生態防護 景觀增值”復合林相,全面提升森林系統韌性。
惠民共享成果 拓寬共富“幸福路”
生態紅利最終應福澤于民。臨海市林場通過深化場村共建,將綠色發展成果轉化為百姓的“真金白銀”。
產業聯農興就業。積極探索“林場 基地 農戶”聯動模式,引導農戶參與茶葉、中藥材等林產品的種植、撫育、采收和初加工,開辟家門口就業新渠道。2024年以來,已支付農戶勞務報酬超500萬元,新增靈活就業崗位超1000個。
技術惠林提質效。充分發揮林場在人才、技術、設備上的優勢,主動將服務鏈延伸至全市范圍的集體林地。今年以來,林場技術團隊已為8339畝集體林提供科學造林規劃設計與技術指導服務,同步供應良種壯苗14萬株,重點幫助解決集體林造林中存在的樹種單一、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助力提升集體林經營質量與可持續發展水平。
生態反哺促民生。林場累計新建、提升林區道路31.1公里,讓山貨運得出、游客進得來。在偏遠林區新建基站6座,使“信息孤島”變“信息通衢”,深山搭上電商快車。架設國家電網輸變電設施12個點位,穩定的電力照亮職工生活,也為林區發展新興產業送來了“動力源”。
新征程上,臨海市林場將繼續弘揚“紅”的精神、筑牢“綠”的底色、拓展“金”的路徑,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念,為推進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范式。
作者:浙江省臨海市林場場長
編輯:李圣薇
初審:李燕
審核:苑鐵軍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